返回首页

足球比赛怎么加油?

来源:www.jobdf.com  时间:2023-10-15 00:44   点击:25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足球比赛怎么加油?

暮雨

1.口号

口号可以说是很传统的加油方式了,上万人高喊着,比如什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看比赛很后悔,看了比赛更后悔”之类的口号,是不是很有气势、很激动呢?

2.口哨 

这个不用说,“泡妞绝技”,这个我至今学不会,感觉对美女吹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不过在球场上经常能听见口哨的声音,表示对自己支持的球队表现很满意。

3.唱歌

俄罗斯世界杯,俄罗斯5比0大胜沙特阿拉伯,球场上俄罗斯球迷高唱《喀秋莎》,感觉真的很震撼!如果有一天中国队再次站上世界杯的舞台,全场球迷高唱“刚翻过了几座山, 又越过了几条河, 崎岖坎坷怎么他就这么多(白:俺老孙去也),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难也遇过苦也吃过,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那该让多少球迷为之动容啊?

4.横幅

这个加油方式也很棒,通过文字向足球队员传递球迷的信念。永不言弃,一直和你们在一起,we are family!

5.擂鼓

鼓声雷动,战火连天。鼓在古代军事上用来传递信息和鼓舞士气,在足球现场能激起球迷的热情。

6.人浪

球迷们依次起立坐下,在人山人海中造出类似波浪的效果,主要用来排解比赛带来的枯燥乏味感。

7.维京战吼

这个是冰岛球迷首先运用的加油助威方式(科普:冰岛,靠近北极圈的寒冷岛国,面积约10.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浙江省那么大,2013年人口32.2万,这......),此类只有冷兵器时代才得一见的战吼,很容易唤起人们的原始野性继而瞬间燃爆,超级震撼。此次冰岛也参加了俄罗斯世界杯,让我们期待维京战吼的震撼表演。

8.呼呼塞拉

这个简直了,强大的声音穿透力,在你的耳边此起彼伏,甚至离开南非后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南非世界杯上的外国球迷都要疯了。

二、巴勒斯坦铁穹系统是哪个国家的?

近期巴以冲突再度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而以色列为了应对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火箭弹袭击而研发出的“铁穹”防空系统,由于其出色的超过80%的拦截率而受到世人的瞩目。那么,考虑到如此骄人的战绩,中国需要考虑研制相类似的武器装备吗?答案是否定的,“铁穹”只是环境特化下的武器,不具备普适性。

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由以色列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研发,设计目标主要是用来拦截那些射程在5到70公里的短程火箭弹、火炮、迫击炮等武器的袭击。据悉,“铁穹”防空系统可以自动侦测来犯的袭击物,并自动进行反击。虽然目前该系统的具体参数仍不为人所知,但是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铁穹”防空系统的的确确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拦截了不少火箭弹。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80%的拦截成功率还是比较出色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吸引其他国家研发类似防空武器的理由。从设计背景来看,“铁穹”防空系统与以色列的特殊需求是分不开的。因为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和之后的行动中,占据了不少原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因此不少阿拉伯人对以色列怀有极大的不满,经常性地进行一些反以色列活动。又因为以色列的国土面积狭小,战略纵深几近于无,但是又人口众多,有着不少高价值的目标,因此特别需要对境内的目标作出防护。

而这些从事反以色列活动的人缺乏系统的正规军事训练,又因为以色列的封锁而得不到什么先进的武器装备,因此他们只能用简陋的武器装备袭击以色列。这次的巴以冲突中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绝大部分都可能是自己制造的,其可靠性和杀伤力根本就不足以与正规军队的火箭弹相比。

因此,“铁穹”防空系统的成功建立在这样几个基础之上。一是对手的武器实在是比较落后,和以色列起码有着数十年的差距。二是以色列不计成本的发射拦截弹以提高成功率。以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1枚“铁穹”防空系统的拦截弹成本约在5到7万美元左右,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自制的火箭弹成本可能就是它的零头而已。

从这样的情况讲,“铁穹”防空系统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一般来讲,100公里以下的防空归属于部队的野战防空之中,而中国在野战防空这一领域有着十足的经验。“军改”之后的重装合成旅是配属有野战防空营的,由野战防空营在战时为部队搭建起防空网。由“红旗-17/17A”防空导弹、PGZ-09式双35自行高炮和“红缨-6”肩扛式防空导弹梯次搭建起的野战防空网,具有相当高的拦截成功率。因此,中国也不需要类似“铁穹”的防空系统。

用兵之道贵在因时制宜、随机应变。虽然“铁穹”在面对简陋的火箭弹时有不错的效果,不代表它就能适用于其他国家,解放军的防空水平远非以色列可比,大可不必对“铁穹”有着过高的解读。

三、列夫,托尔斯泰资料?

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影响深远。

(1)出身豪门,受良好教育

托尔斯泰家出生在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托尔斯泰父母早亡,在姑妈和家庭教师的教育下长大。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从小就显露出良好的艺术素养。

他善于编各种谜语,喜欢朗诵和画画。他的幼年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学习德文和法文,下午做游戏和绘画。

托尔斯泰家的庄园里有一所规模很大的图书馆,那是他的祖父和父亲建立起来的,藏书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心中所描绘的图画有了壮丽的色彩,他喜欢田园风光,并在其中领悟到了博爱。

(2)求学生涯,喜欢文学

宗教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

他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他所读的书包含了西方的文学、哲学、诗歌、民间故事等经典内容,囊括了宗教,以及东方文化。

其中 孔子和孟子老子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托尔斯泰几乎把当时世界文学中的经典篇章都读遍了。

他在那里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开始了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不满,于1847年退学回家。

回家后,他和平民们生活在一起,帮助农民耕种,最后因为厌恶贵族的生活,在1851年自愿去高加索服兵役。

(3)文学上初露锋芒

服兵役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亲自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一生中有很多时间是在战场是度过的,他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战争丰富了他的阅历,他的艺术天才同时显露出来。

他根据亲身经历写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又完成了《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以及《一个地主的早晨》和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的小说《高加索》。

(4)涉足上流社会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托尔斯泰以陆军中尉的头衔退伍,来到了首都圣彼得堡。

他经常出入上流社会各种交际场所,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感受到上流社会的腐化堕落。

25岁的他在那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被公认为是果戈理的继承人,俄国文学的希望。

后来,托尔斯泰去国外旅行,到过波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最后回到了故乡。

回雅斯纳亚 ,继承了家族的庄园,在庄回雅斯纳亚 ,继承了家族的庄园,在庄园中还尝试过一些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很了解。

(5)和索菲亚相爱相杀

1863年,托尔斯泰与医生波尔斯之女索菲娅结婚,从此开始了一种互相热爱又互相折磨的婚姻生活。

这门婚事原本应该算是比较般配的。不过索妮娅嫁给托尔斯泰时,只有17岁,而当时的托尔斯泰,已经34岁了。

托尔斯泰在遇到索妮娅之前,一直是一名典型的浪荡、品行不端的贵族子弟。他们婚后共生下了十三个孩子。

托尔斯泰由于经常伏案写作,对孩子们很少尽到抚养和照顾的义务。

因此,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全落到了年轻的索妮娅的头上。为了这些孩子,索妮娅几乎花费了自己全部的精力。

这让她过早地变成了一个聒噪、神经质且非常容易小题大做的家庭主妇。

后来,这十三个孩子中有五个不幸夭折,对索妮娅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

她像老母鸡一样,对家庭的捍卫意识越来越强,她不允许任何人或事显露出丝毫可能影响她的家庭的举动,包括托尔斯泰自己。

托尔斯泰闲暇时总是与索妮娅拌嘴,但有时他们吵着吵着就会笑起来,而索妮娅每次笑时,托尔斯泰便会含情脉脉地温柔地看着她。

在托尔斯泰重病时,索妮娅曾长达九个月寸步不离地照顾在她身边,病中的托尔斯泰忽然流着泪望着她说:"谢谢你,索妮娅。你决不能以为我不领你的情或者我不爱你。”

这让索妮娅非常感动,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都热泪盈眶。

自新婚时起,索妮娅就担任了托尔斯泰的文稿誊写员。

托尔斯泰的笔迹十分潦草,只有索妮娅,对他的文字有一种莫名的感知力,能够清晰地辨认出来。

因此,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都会由索妮娅事先誊抄一遍,再寄到出版社去。

这其中,就包括四十万字的《复活》、六十万字的《安娜·卡列尼娜》、百万余字的《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索妮娅居功甚伟。

(6)著《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从1863年开始创作《战争与和平》。当时托尔斯泰34岁,他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六年的时间,他在书斋里,默默耕耘,思考所处时代俄国革命的踟蹰不前,借俄国人民战胜拿破仑的那段历史来抒发满腔激情。

他用历史资料、亲身经历和智慧酿造成功,使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的声誉。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铁浩繁、长达130万字的史诗般长篇巨著。

小说取材于1812年俄法战争时期,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从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

作品着重写了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家族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

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战争与和平》采用史诗建构模式,以宏伟而不失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从沙皇到广大士兵、农民等各社会阶层的历史风貌。

一面给我们描绘了俄国贵族阶级的奢靡生活,舞会上灯红酒绿,贵族青年们高谈阔论,贵族小姐们窃窃私语……

有力地批判了上流贵族社会的腐朽堕落。他们在祖国危急之秋仍然在争权夺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另一面又以战争的参与者的眼光为我们展示了卫国战争的残酷。书中的尼古拉和安德烈多次参军,一次次死里逃生,一次次陷入绝境……

战争是可怕的怪兽,可以使家庭破碎,可以毁灭一切美好,使花草枯萎,使生机勃勃走向荒芜。

托尔斯泰巧妙地结合宏观与微观,大场面与芸芸众生。

以极其简洁的文字,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

安德烈公爵是其中一位,他鄙视贵族社会中人们,不关心国家命运的冷漠,他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然而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

他对自己曾经的选择充满了怀疑,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田园生活,之后又陷入各种感情纠葛中……

他在书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通过1812年的俄法战争,托尔斯泰赞美俄国人民的自尊、爱国、顽强和坚韧。

这部作品后来被认为俄国的民族之魂,俄国花巨资拍成了长达7小时的电影。

(7)著《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于1870年,到1873年才开始动笔。这是作者一生中精神困顿的时期。

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以乡村生活为背景,反映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复杂社会关系。

安娜本是出身于上流社会的高贵女子,她有显赫的家族,她正值最美好的年纪,高雅的气质让她仪态万千。

16岁的她就已经按照家族要求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政府官员卡列宁,但是古板迂腐的卡列宁根本理解不了大胆活泼的安娜。

婚姻生活让安娜痛苦,而兄嫂出现矛盾,安娜乘此机会踏上了前往哥哥家的火车,偶遇了渥伦斯基。

沃伦斯基有花花公子的名称, 命运玩弄般让安娜和沃伦斯基纠缠在一起,而卡列宁也发现了他们的秘密恋情。

但卡列宁满心只有如何保住自己的颜面,并不在乎安娜的想法。后来安娜经历了生产之苦和母子分离之苦,悲痛欲绝。

她决定向整个虚伪的上流社会挑战,离开而沃伦斯基却逐渐想离开她,这让安娜无法接受,最终选择卧轨自杀。

作者在心理 描写上的细致入微、精妙绝伦。托尔斯泰不仅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描写的优 秀传统。

也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本身推向了最高峰,树起了一面高耸入云的丰碑。

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

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

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

小说复活写于1889至把1899年,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

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

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

他向法官申请准许自己同她结婚,以赎问罪过,不幸婢女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

托尔斯泰以这个故事为主线,用了10年时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

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1899年,他完成了第三部

。长篇小说《复活》,通过对两个主人公卡秋莎和聂赫留朵夫爱情经历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专制和压迫的俄罗斯社会制度。

(8)晚景凄凉

晚年的托尔斯泰生活在极端苦闷之中,成年的孩子纷纷离开了家庭,妻子不理解他的迥异于常人的思想和行为,他所钟爱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先后亡故…

1910年10月,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在又慢又冷的火车上不幸得了肺炎,在中途的阿斯达浦沃车站被人抬下了车。

妻子索菲娅赶到他身边时,他已进入了昏迷状态,他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真是个天才,一生中写了那么多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简直是极品,享誉全世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