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城保护重要性?

来源:www.jobdf.com  时间:2023-08-16 02:53   点击:2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老城保护重要性?

老城保护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近几年各方关注的重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针对这两个话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认为,针对老城的保护应该形成完整的格局,而不是分散的点位。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员齐玫建议,保护老城应当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文化底蕴和风格。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认为老城区保护要留住原住居民。从政府层面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原住居民在老城区生活的支持。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吴晨表示,运河沿线地区可以依托运河文化带,激发文化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老城保护

实现整体、同步保护保持原有文化底蕴和风格

近几年,北京、南京、西安、太原等城市纷纷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法规,将老城保护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

例如,西安去年12月公布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明确,将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一号俑坑展厅等30座建筑列入保护名录。要求抓紧编制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历史风貌及其物质遗存的保护要求,全面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3月起实施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涵盖北京全部行政区域,包括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

针对北京老城保护,吴晨表示,不论是北京老城的62.5平方公里,还是首都功能核心区,都是北京和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针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应该形成完整的格局,而不是分散的点位。

全国人大代表吴晨 图/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北京不同的片区有不同的美,比如说以故宫为核心的皇城的部分,它是一种壮丽和壮美,也有小的胡同的烟火气息的美,也有幽静小庭院的美。”吴晨提倡对这些点位进行整体的、同步的保护,实现全面的复兴。同时针对不同片区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因地制宜制定工程计划。

齐玫长期关注北京老城保护话题。“2019年,我提的建议是实现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2020年建议城市改造要关注传承地域文脉,今年,我的建议是把握好城市更新和老城保护的关系。”

她认为,老城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上应当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文化底蕴和风格,不能粗暴地舍弃旧的东西。“在方案的顶层设计上,可以考虑多发挥文物主管部门的作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度。”

●文脉传承

要留住原住居民政府层面可给予政策支持

“老城保护更应该是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保护的不仅是建筑,还要把相关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这样的老城保护才有价值。”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认为对于单体建筑的保护应该原汁原味;如果是已经有倒塌风险的建筑,开展抢救性的保护,比如在建筑外侧修建防护“罩”等。

一个城市的整体老城保护是不是所有建筑都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呢?许进认为应该经过论证方能确定,“因为一座老城,如果古建筑不完整的话,居民可能都没法住下去,下水道、电力、供水、市政设施都无法让这座老城具备住宅、办公的功能。”因此许进认为,作为一个老城来说,如果规模不大,古建筑保存完整,对其进行整体的保护性规划和修复,延续当地的文化遗存,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老城面积过大,而且一部分区域已经被拆除、新建等,那么建议对某些建筑或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此外,许进表示,老城区的文脉同样是应该重点保护的内容,“建筑只是一个‘壳’,一个屋子,要把精神文化活的内容放进去,通过古建筑等器物把背后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观众,比如设立家庭博物馆,参观者感受到文化的感染,这样的保护才有意义,而不是让大家简单地看个建筑。”

许进认为,老城区保护要留住原住居民。对此他建议,从政府层面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原住居民在老城区生活的支持,让那些留恋原有生活方式的居民能够留在老城区,“这种方式的文化传承需要两方面的推动,政府方面推动、促进,有兴趣留在老城区的居民申请,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传承、老城保护。”

●大运河文化带

培育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带动运河沿线产业

对于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吴晨表示,京杭大运河拥有2500年历史,全长约1794公里,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需要聚焦节点,选择重点河段,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拉动区域整体复兴。形成运河沿线文化特色地区,探索实现运河区域复兴的创新之路。

“北京通惠河段有一个重要的水工设施,是元代漕运的一个重要的码头,全长5.7公里,水域最宽的地方达到了200多米,具有非常大的改善和提升的条件。目前该河段周边环境相对来说仍存在交通拥堵等问题,为了便于管理,道路上已经立起了非常高的交通隔离栏。通惠河畔美丽的景色,不应该只被路过的汽车所占据。”

“现在大运河北京段已经有部分重要节点完成了修缮和提升。”吴晨介绍,比如通州的“三庙一塔”地区,作为大运河节点的是一座辽代的古塔,古塔周边的修缮工作已经在去年完成。大运河的最终终点,什刹海环湖周边,包括荷花市场等地区的提升工作,也已经完成。

吴晨还建议,运河沿线地区可以依托运河文化带,激发文化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比如利用存量空间打造精品“文化+”产业园区,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培育一批文化领军企业辐射带动运河沿线产业。

齐玫也表示,大运河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大运河沿岸有很多是非遗,是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的,还有很多古人智慧的结晶,比如水利设施、造船术等。之前,国博联合京津冀三家博物馆推出了一个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传播了运河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效果非常好。”

她认为,通州因运河而生,运河文化是其最鲜明的特色,要重视保护,要有整体方案,“这对文化建设和博物馆展览都是很重要的。”

二、继电保护对微机保护重要性?

微机保护和继电保护是一样的,以前用的都是继电器来作为继电保护的动作原件,通过各种电量来整定的,而微机保护是比较个物理量的大小来整定的,。

三、品种保护的重要性?

品种保护的目的在于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任何现存的羊的种质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用于畜牧生产。除目前流行的少数欧美近代育成品种外,绝大多数在当代社会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尚待科学评价与发掘。

四、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植物资源是指一定地域上对人类有用的所有植物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植物就供应了早期人类的一切需求。

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充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建筑在利用植物资源的基础之上。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人类对粮食、医药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多。

近年来,世界木材年贸易额达100亿美元,至少有6.25亿人以植物为主要的能源;在医药方面,约有一多半的药物来自植物;目前人们还在不断从野生植物中发掘出许多优良的食用、药用、油料、工业原料、饲料和观赏植物:如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是原产我国的野生植物,被引入新西兰后,经过培育,其果实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保健食品;三叶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ell-Arg.)从巴西热带雨林中引种出来,成为世界五大工业原料之一。

此外,改良现有栽培植物品种,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也要借助于野生的种类。利用野生番茄与栽培种杂交的新品种,大大提高了糖分的含量。水稻、玉米、小麦、葡萄和木薯的抗病和抗逆性品种以及大豆、甘蔗、油棕的高产品种,也多是利用野生种杂交而得到的。

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和破坏逐渐加剧。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那里生长着占地球植物总数一半以上的植物种类,许多种类至今尚未被人类所认识。

据统计,目前市场出售的药物中有1/4的原料来源于热带雨林这个植物宝库。据研究人员估计,热带雨林中大约有1400种植物在医治癌症上有潜在的疗效。但是,热带雨林目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有40{bf}的热带雨林被砍掉,现在每年仍要砍伐1700万~2000万hm2的热带雨林。

据专家研究估计,如果照目前的砍伐速度,将有9个热带雨林国家在30年内、3个国家在55年内将其境内的热带雨林全部砍光。一旦热带雨林被毁灭,将意味着世界上近80{bf}的植物种、400万种生物行将灭绝,其中有不少我们还没有认识,更谈不上开发利用了。

由于森林、草原的面积不断减少,造成沙漠以每年新增面积600万hm2的速度增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严酷的现实,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大自然,保护包括植物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五、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1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在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

2

水对农业的重要性

水分作为新陈代谢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分是农作物对物质的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没有水分,农作物不可能生长发育,更不可能获得粮食产量。

3

水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性

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需要用水的,也没有一项工业是和水无关的。更多的工业需要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产品,例如钢铁厂等。水还常常用来作为洗涤剂,如漂洗原料或产品,清洗设备或地面,每个工厂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护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保护水资源呢?

1

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

大家要认识到水是宝贵的,每冲一次马桶所用的水,相当于有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澡,使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出的结果。因此,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树立惜水意识,一水多用,充分循环利用水。

2

合理开发水资源

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强化管理意识,做好长期规划,科学地发挥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活用水方面,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进行统一管理,合理收费,加强全民节水意识;在工农业用水方面,进行多方位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修建蓄水池。

4

水资源污染防治

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

六、保护海豚的重要性?

与人类的破坏,与嘻嘻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所以保护动物刻不容缓,全世界都在号召保护动物保护的核心内容是禁止虐待伤害任何动物,禁止猎杀和捕食野生动。

在中国,海豚科所有属种都于1988年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中华白海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其他所有种类的海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七、保护水的重要性?

1、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

在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

2、水对农业的重要性

水分作为新陈代谢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分是农作物对物质的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没有水分,农作物不可能生长发育,更不可能获得粮食产量。

3、水对现代工业的重要性

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需要用水的,也没有一项工业是和水无关的。更多的工业需要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产品,例如钢铁厂等。水还常常用来作为洗涤剂,如漂洗原料或产品,清洗设备或地面,每个工厂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护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

八、保护鲸的重要性?

它能为浮游植物提供肥料,而这些浮游植物可以吸收全球40%的二氧化碳。

九、保护公园的重要性?

风景名胜区保护极为重要,这是由它自身所固有的珍稀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社会服务性的特征所决定的。

  (1)风景名胜区赖于存在的风景名胜资源非常稀有和脆弱,价值弥足珍贵。

这种风景名胜资源来自大自然的造物和历史文化的雕琢,兼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正是因为自然和历史造就同一风景名胜的机会只有一次,才使代表风景名胜精华的风景名胜区成为稀世瑰宝。

  (2)风景名胜区种类繁多,在地质地貌、生态生物、森林植被、水文气象、文物古迹、景观形态、文化特色、功能结构、观赏类型、审美意义和科学价值诸多方面千姿百态,各领风骚,绝无雷同,既无法替代,也不能重复克隆。

例如,即使同为名山,也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黄山之奇的区别,各有奇观绝境。

  (3)风景名胜区与其他国有资产的本质区别还在于它不可再生的特殊性。风景名胜资源的脆弱体现在其损毁后的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再恢复大自然禀赋的原生态和历史形成的原真风貌,损失将变得无法挽回。

因此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人类永续利用的国有资产,而不是一次性消耗的国有资产。

  (4)风景名胜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生物保护基地,在改善生态、保护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旅游度假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尤其国家施行带薪休假制度后,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最受旅游者青睐的旅游地之一。

十、保护非洲象重要性?

无论是保护大象还是其他野生生物,都缘于一个深入人心的理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严禁买卖象牙和杀戮大象的行为,就可有效地保护大象。世界自然基金会2018年9月发布的报告提供了事实认证:中国象牙禁贸令已产生显著成果,过去12个月内象牙制品消费行为大幅减少,民调显示90%受访的中国人支持象牙禁贸。

非政府组织环境调查署(EIA)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至2014年,坦桑尼亚的大象数量减少了60%,莫桑比克减少了53%。在20世纪初,全球野生非洲象数量超过500万头,但目前只剩40万头左右。

从生物意义上来说,大象在人类疯狂的捕猎下,出于自救行为,生物遗传机制可能会使其不再长出象牙。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大量猎杀导致非洲大象演化发生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洲母象,一出生就没有象牙。坦桑尼亚的鲁阿哈国家公园中,25岁以上的母象有35%无牙;25岁以下母象也有13%无牙。

比较科学的解释是,大象长象牙是由基因决定的,象牙的显性和隐性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长有象牙的雄象被猎杀后,没有机会把长象牙的显性基因遗传下去。雄性和雌性大象的基因遗传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非洲野生大象可以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一代又一代地缩小象牙并且不再长象牙。

这个科学解释,还需进一步地深化并有待研究给予更为圆满的证明,但在另一层面,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对DNA进行修饰或对组蛋白进行修饰,如甲基化,再加上RNA干扰等多种机制,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生物后代的性状和特征。这就是表观遗传。

既然如此,大象在遭到人类追杀的险恶环境下改变自己的体表特征,如不长象牙就更有可能。一是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影响DNA的遗传来改变后代的体表特征,二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可以造成表观遗传,即不改变DNA也能通过对DNA的修饰或对组蛋白的修饰等多种机制来改变后代的身体性状。如此,为了逃避人类的猎杀,大象有可能渐渐地少长牙、长小牙甚至完全不长牙。

但是,大象的这种自我保护行为能逃脱它们濒危或灭绝的命运吗?遗憾的是,可能不会。因为,这种通过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后代体表性状的演化需要时间,常常是上百年、几百年,更长的是数千年和上万年。如果不制止人的猎杀,在所有大象来不及通过遗传变成不长牙的大象之前,所有的大象早就灭亡了。所以,保护大象和其他野生生物,人类需尽早着手,永远别等到它们不得不自己通过遗传改变样貌的那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