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狮子育儿法”的一些具体事例?

207 2024-11-26 13:06 admin

去一位韩国朋友家做客,正谈笑间,朋友那不满3岁的儿子从楼上下来,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我本能地站起身要去扶起孩子,却被他们夫妻俩有礼貌地制止。更让我不可理解的是,正在孩子旁边的保姆竟也无动于衷,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在做她自己的事情。见我不解,朋友向我解释说,这就是韩国国内正在流行的“狮子育儿法”。  

   

   所谓“狮子育儿法”,就是像森林里的狮子一样去教育、养育孩子。 狮子是“森林之王”,尽管如此,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它们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刚出生不久的幼狮经常被公狮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寻找出路,自己想办法爬上来。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   我故意取笑朋友说,你们韩国人学狮子,都把孩子从楼梯上故意推下来,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爬起来,摔伤了也不管,也不许哭。朋友说,是否摔伤了,他起来后一走路你就看出来了。他摔痛了也不哭,不是你不让他哭,是因为他知道哭了也没用,没人能帮他,他需要自己来解决问题。

     韩国小学的大门口,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的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路途远的有校车接着;路途近的,教他遵守交通规则,自己走回家去。在游乐场,即使是空中缆车这种大型的、危险刺激的项目,也要让他自己去玩、去感受,决不容许大人陪伴。如果你觉得孩子还小,还难以独自面对这种惊险和刺激,那就等他长大一些再让他去冒险。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在国内的儿童医院,一个宝宝病了,即使是流鼻涕咳两声的普通感冒,也时常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深更半夜地忙前忙后,这个削苹果。那个买饮料,这个抱一抱,那个摸摸后脑勺,一遍一遍地问烧不烧,渴不渴,六个大人都有活干,都关心备至,都忙活不开。结果是大人越关注,孩子就越感到病痛的厉害,就越发哭闹,本来就不宽敞的病房就越加热闹、越加拥挤。有的医院只好贴出告示:家长陪护只限两人。   我还亲眼看到一个高中学生,在餐桌上把一个鸡蛋递给母亲,母亲把鸡蛋    剥好了皮放回到他的碗里,而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之中完成的!经了解,这个学生竟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我们的家庭,还有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狮子是群居的动物,每只幼狮都受到族群的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无忧无虑的幼狮整天玩耍、打闹,正是这种玩耍、打闹,还有争斗,锻炼了他们坚强的体魄、灵活发达的四肢,同时也学会了群体间的相互忍耐、谦让,相互间的欣赏和帮助。   韩国人崇尚“狮子育儿法”,是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之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先决条件,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  韩国人认为:养育孩子其实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就像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样。要相信孩子的成长欲望、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即使面临生命的危险。  请把紧攥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子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  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   “狮子育儿法”体现在事事处处、点点滴滴之中,也体现在观念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之中。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的改变开始吧!   时下,韩国人崇尚“狮子育儿法”,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 家长的羽翼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碰到和解决过的。正如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的性格发展是儿童自我努力的结果,它与外部因素无关,它取决于儿童那旺盛的创造力和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障碍。”障碍是孩子成长的必要的先决条件,面对障碍,我们不能回避,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抱着孩子代替他跨越障碍。   “狮子育儿法”就是养育孩子如同大狮子养育小狮子一般,让孩子面对现实、从逆境中找出解决方法的一种教育态度。越是爱孩子就越该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把紧拽着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要清醒地知道,松手并不容易。而此时此地松手,又会在彼时彼地无意识地把孩子的手拉得更紧。  如今国内多数是421家庭,对于孩子来讲,六个大人侍候着他,日趋严重的溺爱孩子现象,将会使这些独独苗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纵观周遭的育儿现象以及自己的切身育儿经验,不妨试试“狮子育儿法”的五种教育观点来完善亲子教育。     

1. 以“安全距离”来守护孩子  。

2. 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赞美”与“责备”。

3. 坚持“不行”的原则   。

4. 对孩子说话要坦白  。

5. 让孩子尽情地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