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绘本设计的分类?
绘本的形式有很多,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按照书的样式可分为立体书、手偶书、音效书等等。
2、按照材质可分为纸板书、布制书等等。
3、按照体现的教育主题可分为日常生活类、科普类、意志培养类、情绪管理类、角色扮演类、文学作品类、智力开发类等等。
二、绘本的目录怎么设计?
1.首先建立一个文档,将标题样式修改为你需要的样式,同样的修改正文以及其他的样式,然后就是编辑你的文档;2.编辑完毕,点击word的引用标签。这时候可以看到目录按钮;3.将光标移动到要插入目录位置,然后选择选择插入目录,选择一种目录样式;4.选定目录插入之后目录就自动生成了
三、游戏类的绘本和特点?
一、面具书
面具书适合幼龄孩子,在书中会有或大或小洞,能让孩子或家长把脸露出来装扮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这本《如果我是一只狮子》,书中绘制了各种小动物,在动物的面部和书的两侧都留有孔洞,小朋友或家长可以拿着两侧扮演各种小动物,或者像狮子一样嗷嗷嗷,或者像青蛙一样呱呱呱,或者像鸟儿一样叽叽又喳喳,翻开这本书,你的表演你做主。如果想从小给孩子听英文磨耳朵,还可以选择Funny faces面具书系列点读版,一起扮演美人鱼、小怪兽等角色,学习正宗英文发音。
二、轨道书/推拉书
推拉书是一种结合视觉和触觉的认知游戏书,同样适合幼龄的孩子,绘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设计,将场景与滑块相结合,营造场景的动态变化。这些巧妙地切换能够引导宝宝自助探索,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在推拉过程中快乐认知。比如《小熊很忙》系列,可以陪孩子一起帮助小熊经营农场,拉开农场大门,看看门后藏了什么;陪小熊畅游太空,一起发射火箭。有英文功底的家长可以陪孩子边唱边玩《和我一起唱》系列推拉绘本。
三、视知觉游戏书
这种类型的绘本的特点是会给读者设置一个任务,或是寻找一个人物,或是发现某些变化,在不断观察寻找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绘本首推绘本大师埃尔维·杜莱的作品,杜莱大师总是能用简单的画面创造出极具创意的玩儿法,其最经典的作品《点点点》和《变变变》就是这样。
四、立体书
立体书是种超越传统平面纸本图书的新型图书,这类图书用极具匠心的创意,将剪纸、折纸艺术融入绘本。好的立体书只一打开,惊喜就扑面而来。这类书中最让人惊叹要数《打开故宫》,数米长卷和70多个立体、翻折结构,沿中轴线将故宫10个大结构建筑群浓缩在了书中,为读者营造了一场全景式纸上故宫之旅。类似的还有《大闹天宫》、《张开大嘴呱呱呱》《一个红点》等,同样令人惊艳。只是这类书普遍价格比较高,建议可以租来看。
四、介绍一本绘本的构成和设计用意?
绘本的完整结构包括: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
一本绘本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到封底,宛如一部电影从片头、序幕、内容到结局,完整地传递出了该书的信息。
五、儿童绘本和少儿绘本的区别?
没啥区别
它们的主要阅读对像是学龄前后的幼儿。 图像是幼儿重要的阅读工具,也是绘本最重要的组成部份。绘本的图像除了要贴近儿童的世界,也必须重视美感呈现。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会说话,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儿童得以由直觉进入绘本的世界,自然流畅地听故事。由于幼儿识字不多,不能独立阅读,所以绘本的文字,便须要大人代为关读,再说给小读者听。 也就是说,绘本的文字并不是写给小读者看的,而是让他们听的。 绘本的图像和文字必须韵含默契,像呼吸、像音乐、像双打运动员般紧密配合,方能让小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
六、听绘本和读绘本的区别?
听绘本与读绘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用来听,一个是用来读。读的绘本效果会比听的效果更好,听绘本,只是听别人讲了一个故事,单纯的语音输入,没有交流,没有互动,没有亲子愉悦感,效果不能同日而语。
读绘本,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丰富孩子的心灵,启发孩子的智慧。
七、科学绘本和科普绘本的区别?
1、科普绘本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绘本的目的在于的学习、研究。
2、科普绘本的对象是大众,科学绘本的对象是学生、学者。
3、科普绘本的内容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科学绘本则专业、系统、前沿。
八、成人绘本和儿童绘本的区别?
区别:感觉儿童绘本是甜美的,像水果糖无论颜色、味道、故事等等。
觉得成人绘本是成人世界的一剂心灵鸡汤,漂泊在都市里的人们;挣扎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工作里的人们;不得不背着自己的良心去媚上欺下只为争名夺利的人们;我们心中仅存的一块净土,留给自己和自己爱的人,怀着仅剩的童心和悲悯,躲在角落里舔舐着清洗着自己污浊的灵魂。看成人绘本的时候觉着自己还是干净的:),喜欢几米的绘本,就像苦咖啡、雪茄、或者是巧克力,苦涩后面有疑似回甘,就类似成人不那么完美的世界。
九、儿童绘本抱抱设计意义?
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减少父母负担。还可以帮助孩子热爱学习。
十、乌鸦喝水绘本设计原因?
是为了启示孩子们要懂得克服困难,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