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凝器设计公式?
冷凝器的确定主要是计算好冷凝器的传热面积,选用合适型号的冷凝器,计算冷却介质的流量跟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时的流动阻力。
冷凝器的选择有以下5条原则:
1.对于冷却水水质较差、水温较高、水量充足的地区宜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2.水质较好,水温较低的地区可采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3.小型制冷装置可选用套管式冷凝器;
4.在水源不足的地区或夏季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地区可采用蒸发式冷凝器;
5.冷却水采用循环使用时,应该根据制冷装置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根据以上几点选择原则,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冷凝器几项数据的计算。
冷凝器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
基本方程式:Φ?=KAΔt,其中Φ?是指冷凝器的热负荷;K是指冷凝器的传热系数;A是指冷凝器的传热面积;Δt是指冷凝器的传热平均温差。
上述公式中,冷凝器的热负荷Φ?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给冷却水或者空气的热量,如果忽略压缩机和排气管表面散失的热量,那高压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放给冷却塔或者空气的热量就等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却时是一个变温的过程,进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是通过热蒸汽,与冷却介质发生热量交换,由过热蒸汽冷却冷凝为饱和蒸汽,因此在冷凝器内制冷剂的温度不是定值,分为过热区、饱和区和过冷区三个区,冷却水一侧而是由进水温度上升到出水温度,这样计算两者之间的传热平均温差就很复杂,考虑到制冷剂的放热主要是在中间的冷凝段,而此时的温度是一定的,为了简化计算,把制冷剂的温度认定为冷凝温度。
二、冷凝器设计流程?
1、确定蒸汽冷凝温度,或由生产过程其他部分的条件(如蒸馏塔、真空喷射泵等)来确定,或由冷凝温度接近冷却水温的程度来确定。要注意,愈接近冷却水温则所需冷却面积愈大。选择冷却水温度不仅要保证冷凝器在夏季的操作性能;同时也要考虑冬季的条件。
2、确定冷凝的摸温。
3、确定流体的物性。应注意壳侧与管侧的温度不同。
4、由潜热计算冷凝热负荷(混合物的热负荷可以是加权值)。
5、规定冷却水的温升。
6、计算水的流量:W=W/Cp△t
其中,公式中,Q=热负荷;
三角形t=睡的温升
Cp=比热
7、估算保持最低水流速时的每管程管数。
设管内最低流速v,水流截面积a,选定管径并计算其有效流动面积。
8、设定换热器
(1)根据经验估算总传热系数。
(2)粗略计算对数平均温差△T。
(3)估算传热面积A。
(4)需要的管长,F1=A/(每根管长的表面积)。
(5)假定每管长度l,并计算程数:
程数=Pa=F1/(n')(t)
如算得的程数不合理,则重新假定管长和(或)管径。由于程数多,设备制造费用就高,除特殊情况哇应力求程数保持在8以下。
(6)选用换热器壳体直径,要能按需要的程数紧凑地装入所需的管数。
(7)由选定的实际总管数确定每程的实际管数。大连大秦换热器提供。各程的管数可能比最初计算的要多几根或少几根。
每程计算的流动面积=(每程管数)(每管的流动面积)
(8)计算管内流速。
(9)计算管侧膜系数。
(10)计算壳侧膜系数。
(11)根据经验选定管侧和 壳侧污垢热阻。
(12)计算总传热系数。
(13)计算对数平均温差。
(14)计算所需传热面积:A=Q/K(△t)(净值)
(15)所设定换热器的实际面积:A=(每根管长的表面积)(总管数)(净管长)
(16)将上述两个面积进行比较,若实际面积大于或等于所需面积,则所设换热器可满足操作要求。若所需面积大于实际面积,则另选管数少多的、管子稍长的或管径稍大的或三者某些结合的换热器,从步骤8重新开始计算。若水的最低流速不和能,则应从步骤7重新计算。大连大秦换热器提供。
(17)校对冬己操作条件对以下几点的影响:能否保持恒定的年平均冷凝液出口温度;是否会由于进口水温较低,使冷却面积过剩从而产生冷凝液过冷;能否保持管内的最低水流速。
三、工艺设计和非工艺设计的区别?
工艺设计是设计同时强调工艺性即美观,引人眼球,而非工艺设计主要以实用性用主。
四、冷凝器制造的工艺过程?
制作工艺:下料、拼接一无损检测一翻边、接触焊定距柱一表面清洗一总拼一无损检测一卷制一通道焊接通道、装配一金加工一装配一压力试验一酸洗钝化、油漆一包装。
端盖下料(仿形切割)一装配(圆环筋、倒锥)一贴合复板一无损检测一金加工一检漏一后处理一油漆。
五、冷凝器工艺计算公式?
s=φ/k∆t
s是冷凝器的换热面积
单位㎡
∆t是对数平均温差
单位℃
k是冷凝器的传热系数
单位w/(㎡·℃)
φ是冷凝器的负荷
单位w
六、mbbr工艺设计参数?
生物流化床(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Process简称MBBR法)是生长生物膜的载体层在废水中不断流动的生物接触氧化法。载体是聚乙烯中空圆柱体,长5~7mm,直径10mm,内部有十字支撑,外部有翅片,密度0.95g/cm2,空隙率88%,可供生物膜附着的比表面积约 800 m2/m3,能给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填充率可高达67%,可在好氧操作下以空气搅拌,或在兼/厌氧操作下以机械搅拌,使生物接触材在水中均匀的悬浮流动。这种载体的特殊形状使微生物在有保护的载体内表面生长而去除废水中的 BOD5。
七、化工工艺设计参数?
设计温度为工艺条件下的最大或极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温度,一般比操作温度高15~30℃。操作温度一般低于设计温度,其中涉及安全系数及工艺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当温度变化时,所涉及的材料强度、使用范围会随之改变。
八、制药工艺设计原则?
1.安全性,即用药的安全性。
2.有效性,药物制剂的有效性是药品开发的前提,虽然活性物物成分是药品中发挥疗效的最主要的因素,但影响其药效的因素也有很多。
3.质量的可控性,药品质量是决定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制剂设计必须保证质量可控性。
4.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九、什么是“工艺设计”?
一、工艺设计是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全过程,加工工艺是工人进行加工的一个依据。
二、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2、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3、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4、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5、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
被加工零件上如有不加工表面应选不加工面作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不加工表面相对于加工表面具有较为精确的相对位置,表面为不加工表面,为保证镗孔后零件的壁厚均匀,应选表面作粗基准镗孔、车外圆、车端面。当零件上有几个不加工表面时,应选择与加工面相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6、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
从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考虑,应选择重要表面作粗基准。在床身零件中,导轨面是最重要的表面,它不仅精度要求高,而且要求导轨面具有均匀的金相组织和较高的耐磨性。由于在铸造床身时,导轨面是倒扣在砂箱的最底部浇铸成型的,导轨面材料质地致密,砂眼、气孔相对较少,因此要求加工床身时,导轨面的实际切除量要尽可能地小而均匀,故应选导轨面作粗基准加工床身底面,然后再以加工过的床身底面作精基准加工导轨面,此时从导轨面上去除的加工余量可较小而均匀。
十、1为什么工艺流程设计是工艺设计的核心?
答:工艺流程设计是,工艺设计目的。实行的必须步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