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街有什么好玩的?
1.松鼠欢乐街以南北水系为中心,上层大乔,中层花灌,下层点景观石,地被花铺彩色硬化,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景观效果。项目的一部分结合了中国和西方的元素,使用了多种景观技术。
2.美丽的2.5次元小镇――松鼠小镇,近百种游玩项目,多重体验。和孩子的父母一起坐摩天轮,欣赏美景,也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用相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3.松鼠小镇穿梭松鼠星、飞越丛林、奔跑炫酷、松鼠转杯子等众多游乐项目。松鼠镇公园的每个角落都有惊险和温柔,充满了乐趣,非常适合家长和孩子玩耍。小镇的特色美食有:性情相投的老鼠味、松鼠钓鱼、老人私房菜、铁公鸡等。
观前街好玩的有:玄妙观、松鹤楼、金铺恒孚银楼、太监弄、邵磨针巷、察院场。
观前街(Guanqian Street),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起临顿路(醋坊桥),西至人民路(察院场),主街全长780米,因古寺玄妙观而得名,有150多年的历史。
1、 松鹤楼
苏州苏帮菜馆中声誉最高的老字号,创办于乾隆二年(1737年)。其初为面馆,卤鸭面及壮鸡面素有盛名。清末时经营苏帮菜,请得名厨高手。其松鼠鳜鱼、清溜大玉(虾仁)、原汁鱼翅、荷叶粉蒸肉、雪花蟹斗、青鱼甩水等菜肴闻名遐迩。
2、金铺恒孚银楼
高达6米多的水磨方砖墙,一排五开间,在观前建筑群中显得古雅、壮观,石库门楣上有着砖雕贴金的“恒孚”两大字。该银楼创建于道光八年(1828年),经销各种金银首饰和摆件,其中还有寿星、八仙等人物造像,花色繁多、光怪诱人。由于其金源来自上海汇丰银行,成色足,加上做工精致,因而享誉四方。
3、太监弄
太监弄分为东西两段,是观前街的特色美食街区。
西段定位为观前主街“老字号”聚集区的拓展街区,聚集传统苏式美食;以得月楼、松鹤楼等“老字号”品牌为中心,全方位展示苏式小吃文化。
东段是“网红”美食生活体验区,引入全国最具代表性、受年轻消费群体喜爱的餐饮企业,提升碧凤坊沿街店铺轻餐饮档次,将之打造为食客的“网红”打卡地。
观前街好玩的地方: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怡园等。
1、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2、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3、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代表着宋朝的艺术风格。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观前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因古寺玄妙观而得名,有150多年的历史。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观前街这里都很热闹,外地游客也喜欢来此处逛逛。我们晚上来的时候,这里非常热闹,有些店前还有活动。另外此处的美食,还有老字号也相当多的。有机会是可以在此品尝下姑苏美食的。
1、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的中心,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始称玄妙观。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整顿宗教,赐封苏州玄妙观为正一丛林,设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道纪司于观内。
清代,为避康熙皇帝名讳,改玄妙观为圆妙观,又名元妙观,直到民国后,才恢复玄妙观的旧称。辛亥革命胜利后,吴县议事会在玄妙观方丈宝成立。民国元年(1912年),道纪司被废,吴县道教公会随之产生。
玄妙观拥有正山门、三清殿、财神殿、文昌殿、“妙一统元”匾额、朝北玄帝铜殿、运木古井、钉钉石栏杆、一步三条桥、无字碑、老子像碑等10景。
2、太监弄
太监弄位于观前街中段南侧,是观前街的一条内街。明朝历代皇帝都会派太监到苏州监管织造局,还有若干中小太监作助手。太监们大都居住在织造局附近的里弄,由于太监长期居住于该地,故而得名“太监弄”。
20世纪30年代,太监弄就有正兴馆、璇宫、三吴、大新央、觉林蔬食林等菜馆。20世纪80年代初,太监弄经过重新规划,建成一条饮食巷,素有“吃煞太监弄”之称,松鹤楼、得月楼、上海老正兴、王四酒家、功德林等老字号菜馆均聚此一弄。
3、北局
北局地处观前街中段南面,呈长方形地盘,俗称小公园,以明清时织染局得名。北局长322米,宽14.4米, 周围有六个道口同外相通:南边有北局一弄(三贤祠巷),东边有第一天门、珍珠弄,北边有兰花街,西边有太监弄(原青年路段),为水泥、沥青路面。
北局周边有开明大戏院、大光明影院、苏州书场及人民商场等商店;中有小型公园,栽花植树,并有露天坐凳,小公园内建有李根源题字的林则徐纪念碑。
学归有光《沧浪亭记》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1],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2]。亟(qì)求余作《沧浪亭记》[3],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4]。”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5],广陵王镇吴中[6],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7],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8]。迨(daì)淮海纳土,此园不废[9]。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10];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11],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12]。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13]!庵与亭何为者哉[14]?虽然,钱H(liǔ)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15]。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16]。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sī)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17]!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18]。
【注释】
[1]浮图:亦浮屠,梵文音译,这里指僧人。文瑛:僧人名。
[2]苏子美:即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北宋文学家,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出生在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宋景v元年(1034)进士,官至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庆历四年(1044年)因参加以范仲淹为首革新派,被反对派打击罢官,后居苏州,庆历五年建沧浪亭,并作文《沧浪亭记》。其著作有《苏学士文集》。
[3]亟:屡次。沧浪亭:“沧浪亭”跟古代一首民歌《沧浪歌》有关。《孟子•离娄上》引用这首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有政治上污浊就退隐不仕之意,苏子美修亭取名“沧浪亭”取此意。
[4]所以为亭者:所以修建这座亭子的原因。
[5]吴越:指吴越国,五代十国之一。版图今占浙江、上海、江苏部分和福建北部,公元893年唐镇海节度使钱H所创建,都钱塘(今杭州),三代五主,历72年。
[6]广陵王:钱元V。
[7]治:修建。子城:外城的属城即内城。
[8]孙承佑:钱H之孙钱弘m纳其女为妃。偏:此指侧,旁边。
[9]迨:等到。淮海纳土:指公元978年吴越国最后一个王钱弘m降北宋。废:废除,毁坏。
[10]禅者:于后面的“释子”同为僧人或和尚的意思。
[11]复:恢复、修复。
[12]夫:语气词。朝市改易:朝代,市镇变化,指世事人物变化。
[13]姑苏台: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又名胥台。春秋吴王阖闾所建,越攻吴时被焚。
五湖:指太湖极其附近。《周礼•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具区”是太湖意思,“五湖”指其附近的湖。
太伯、虞仲:亦称泰伯,《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他们是周文王的父亲(古公父)季的两位兄长(长子和次子),后让位于季历(姓姬名历,季是排行,故称季历),在现江浙一带建立吴国。
阖闾、夫差:春秋时两个吴国国王,夫差是阖闾之子。阖闾一作“阖庐”,字光,与越战争受伤而死;夫差与越战争兵败自杀。
子胥:伍员之字,楚国人,报父仇奔吴做大夫,事阖闾、夫差两王,使吴国强大,后北夫差赐剑所杀。
种、蠡:都是楚国人,事越王勾践做大夫,助其灭吴。种即文种,字少禽,后被勾践赐剑所杀。蠡即范蠡,字少伯,后避祸游太湖,经商致富。
[14]何为者哉:造起来干什么的呢?即算什么呢?不会长久。
[15]虽然:虽然如此。
[16]僭:超越规则制度。
[17]澌然:像流冰一样迅速消失,澌是流冰。
归有光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选自百度百科
【小记】
出国学习已经快小半年了,对这里我已经慢慢有一些熟悉和了解了。前天刚刚结束语言阶段学习,考试成绩还算优秀,虽然我自己觉得没有说话的天赋,多去付出才能有收获的印证,还是给了我一定的信心。
其实,我花费学习语言的精力还是不多的,我的大部分时间是花费在完成我的其他的学习计划上。由于出国时携带随身物品受限制,我就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以徐北文先生为主编的《古文观止今译》,它在1981年编译完成,1983年精装印刷第一版,我带来的是2003年3月第9次印刷版。我是想利用这个时间阶段,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进入学习文言文的状态,找到学习文言文的途径和方法。我虽不是中文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但是,我自己认为,对于一个一直在学习和想将来在某些专业方向上研究点什么、写些什么的人来说,这是有必要的。
国学方面的积累应该是学习研究其他学科领域的基础。我的国学方面的基础很薄弱的,语文考试成绩总是不好,以前没有学习氛围,也没有学习的意识。但是,我对国学是有很浓厚的兴趣和比较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还是挺认真对待这方面学习的,并且我还做了一些小的计划,希望我能够在这个时间阶段能够收获些东西,入门当然是我最希望得到的。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吴楚材和吴调侯叔侄俩都是私塾教师,近代人对他们在《古文观止》中编选的文章,不管从全面性、代表性,综合性、包容性、难易程度是非常认可的,很多学者认为它对文言文初学者是比较适宜的。自它出现以后印刷一直盛行不衰,印刷频率多,使用人数多,受益者也很多。现在有很多版本出现,有繁体版的和简体版的,有译文注释的和没有译文的,有大众用的和学生用的。
徐北文先生在《古文观止今译•前言》中对附有译文的版本有所简述。他认为自五四提倡新语体后,上海等地上海书商出版了一些“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版本,如上海沈鹤记书店署做肃房编译室著的,广益书局印行署名陆文昭译的,之后又有署名宋晶、署名许啸天等译注本,都不是满足现在读者理想版本。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找到了有关《古文观止》的一些近代版本。1933年广益书局发行的《言文对照古文观止》;还有1948年上海春明书店发行,姚稚翔译注《考证古文观止》是我找到近代最早的两个版本。
从1933年广益书局发行《言文对照古文观止》,一直到现在我找到上百个有关《古文观止》的版本。其中,以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繁体竖排《古文观止》(上、下,无译注);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简体横排《古文观止》(无译注);1981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1982年岳麓书社出版,精装简体横排《古文观止》;1983年齐鲁书社发行,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伯城主编《古文观止新编》;198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杨金鼎主编《古文观止全译》等版本最有影响力。有现代译文的版本大部分是从八、九十年代出版发行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两个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版本最多和较有影响力。
我学习文言文以徐北文先生主编《古文观止今译》2003年出版为主,将要参考以上版本作为辅助学习。我遵从网上一些建议,按时间顺序从后往前学习文章,第一篇选择归有光《沧浪亭记》。通过资料查询、对比,我整理出了自认为合适的注释和标点符号。 同时我也发现了在这篇短小的散文中,不同专家学者在原文、段落、译文和标点等有个别不同之处,我把它们整理出来,加以比较、考究,期望能更好的认识、理解和学习这篇文章。
【原文】
①孙承佑:“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佑”字。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中华书局《名家精译古文观止》周先慎先生译,上海古籍出版社《震川先生集》(1981)等版采用“佑”字;上海古籍出版社张家英著《归有光散文选注•沧浪亭记》(1985),采用“v”字。中华书局1959年繁体竖排《古文观止》(上、下)是“佑”字。但是,《古文观止今译•沧浪亭记》译文中变“孙承佑”为“孙承v”。
②灭没之余:“余”字。一作“馀”字。中华书局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使用“馀”字,其他版本大部分使用“余”字。
【段落】
不同版本段落的不同有两种,一种是分四个段落,;另一种分三个段落,把第一种的二、三段合为一个段落。《震川先生集》和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沧浪亭记》是第二种分段方法,其他版本大部分使用第一种。
【译文】
①广陵王:对广陵王有“钱元V”和“钱元绷街殖莆健V芟壬饕搿睹揖」盼墓壑•沧浪亭记》和百度百科都称“钱元保渌蟛糠职姹境啤扒V”。
②子城:有外城和内城两种说法。徐北文主编《古文观止今译•沧浪亭记》注释为“外城”,其他版本大部分注释为“内城”。
③外戚孙承佑:有认为孙承佑女儿为钱弘m妃子,有认为孙承佑姐妹为钱弘m妃子,两种说法。
④姑苏台:有吴王阖闾所建和吴王夫差所建两种说法。周先慎译《名家精译古文观止•沧浪亭记》认为姑苏台为吴王夫差所建,其他版本认为姑苏台为吴王阖闾所建。
⑤五湖:有的版本仅指太湖地区和,有的版本指包括太湖和其它湖泊更多的地方区,两种说法。
⑥太伯、虞仲:有认为他们是兄弟关系和父子关系,也有人认为虞仲是太伯四世孙。张家英《归有光散文选》注释为父子关系或虞仲是太伯四世孙。
【标点】
标点符号是所有版本最大不同之处,几乎每个版本的标点符号都不一样。每个专家学者个人对文章结构的认识、理解不同,所以相应的标点也不一样。
【排版】
一般情况下排版顺序是: 【解题】→【原文】→【注释】→【译文】 。但是,也有些版本有不同之处,如周先慎译《名家精选古文观止•沧浪亭记》是按 【译文】→【原文】→【注释】 顺序来排版。
鲁迅是主张一部书应容许几种译文共存的,村上春树也是抱有相同观点的。参照不同注释和译文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