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卢浮宫艺术学院教授教你带孩子欣赏莫奈的名作《花园中的女人》

296 2024-07-26 08:56 admin

你有没有带孩子参观过美术展?观看展览时,你会怎样引导孩子欣赏那些艺术作品呢?

对于大多数非专业出身的家长来说,引导孩子欣赏艺术作品确实有难度。我们没有办法从专业角度给孩子指引,如果想短时间内恶补艺术史学的知识,这一点不比短时间内要做一位物理老师简单。

既然不懂,为何要带孩子去参观呢?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学习美术呢?希望孩子多感受一点艺术的熏陶,给孩子的未来多一种选择的可能性,这困颂应该是多数家长的心声。

可怜天下父母心。还记得《三十而已》里面那位土豪王太太吗?莫奈的举世名作《睡莲》,被她说成是梵高的作品。价值几亿的世界名作她都能把作者搞错,不仅如此,为了孩子高兴,她信口开河说要用孩子名字命名小行星,她的无知和狂妄遭到孩子的嫌弃。

作为家长,虽然不懂艺术,肯定也不想成为王太太这样无知的人,在孩子的未来日子里遭到嫌弃。

有什么有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呢?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如何给孩子讲艺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从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汪皮郑本给孩子讲艺术的书。作者是法国艺术史学家弗朗索瓦丝 • 芭布-高尔,她是卢浮宫学院当代艺术课程教师。还在纽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担任艺术史讲师,同时担任“如何欣赏画作协会”(CORETA)的长期管理者和讲师。她多次受邀担任美国、俄罗斯、法国等诸多博物馆顾问,并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曾出版《如何看一幅画》《读懂印象派》等多部艺术教育相关书籍,被译为多种语言。

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儿童艺术启蒙书。作者从一位艺术家的专业角度,告诉普通家长们在带孩子欣赏作品时,应该怎么做。

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评判或判断。比如爱人说去上了一堂瑜伽体验课,感觉不好,丈夫接着就说:“现代人们就是唯利是图,根本不专业都敢出来挣钱。”这句话就是评判。妻子的体验感不好都表现在哪里呢,她还没说,丈夫也没问,就直接评判对方不够专业,还用了一个贬义词:唯利是图。再比如,朋友因为被套路在一家店里办了一张卡,过一段时间发现店家没了。身边人开始说:你怎么这么笨!别人一忽悠你就上当。这不仅是评判,还有指责。这些案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评判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并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都是评判或判断。

欣赏艺术作品时也会不自觉地使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只不过此时正面的评判会多一些,毕竟这些艺术作品经历了百年甚至千年的考验,作为艺术瑰宝呈现在你的面前,我们都会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欣赏,正面评判是必然的。

但是,作为艺术门外汉的家长朋友们,此时需要做的不是在孩子们面前使劲地夸赞这些艺术品和他们的作者,而是引导孩子去感受,感受艺术品的美,感受作者创造这幅作品时的心境。

基于以上原因,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带孩子评判一幅作品是否完美,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感受。千万不要评判孩子的感受是否正确,不同年龄对同一副作品的感受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年龄段,欣赏同一副作品,个人感受也不一样。

所以,弗朗索瓦丝 • 芭布-高尔告诉我们: 慢慢体味;感知和谐;感受冲击。

百度百科上讲轶事是世人不知道又感兴趣的传闻或故事。传闻和故事就缺乏准确性,只是人们口口相传,传着传握仿着就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出发。如果家长只是道听途说一些逸闻趣事,直接就讲给孩子听,这是不合适的。

《如何给孩子讲艺术》中说:

作者认为,这样会限制孩子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孩子会提前对作者有个预定的认知,这个认知是家长给到的,关键是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给的信息是否准确,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比如家长跟孩子讲梵高在他人生最艰难时刻砍下自己的耳朵,自残,和人激烈争吵,孩子会怎样看待这位天才画家呢?然而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家长可能并不清楚,只是给孩子传递了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画家形象。所以,家长们如果对作者的生平背景没有清晰的认识,自己没有做足功课,就不要随意给孩子讲解一些轶事。你还不如直接告诉孩子梵高是个有教养的人。艺术的体会留给孩子自己去探索。

前段时间,我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音乐教授给家长们介绍钢琴时说到,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体会曲子中的情感。现场,这位教授示范了讲故事前和讲故事后,弹出的曲子感觉完全不同。

所以,少讲逸闻趣事是对非专业的家长朋友来说的。如果是专业的老师,在给孩子上课时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作品,这是可取的。

多问开放性问题。比如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可以打开孩子的思维,也许他看到是人物,或者色彩,光线,也许他会告诉你他理解的一个故事。无论是什么,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开放式提问循循善诱,启发孩子去观察,观察细节,表达自己最细微的感受。

少讲轶事和多问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统一的,都不想限制孩子们的自由观察能力,把孩子的思维囚禁在固有的“盒子里”。

《如何给孩子讲艺术》中选了29副艺术作品,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作者给与不同的讲解和引导,教给我们如何给孩子讲解艺术品,一起来欣赏法国大艺术家莫奈的一幅作品《花园中的女人》,看作者怎样教我们欣赏艺术品。

5—7岁的孩子 ,你可以问:他们在干什么呢?散步吗?画中可以看到画中的女人有的在走,有的做的地上摆弄花,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看到的画中场景。

再问:画中天气怎样?孩子会感到天气很好,没有下雨,下雪,有阳光,因为看到了树荫。

三问:画中的女人穿的裙子和我们一样吗?不一样,他们裙子很大,坐下来后像一朵开放的花。

8---10岁的孩子 。这样引导

一问:为什么画中只有女人?他们是谁?

是谁不重要,她们在画中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大家在享受春日阳光和鲜花的美好时光。

二问:为什么画中没有精确的东西,连人物五官都是模糊的?是莫奈不会画?

不是不会画,而是作者通过这种模糊的体验更加接近真实的自然。年轻的莫奈就可以画出相当精准的人物漫画在咖啡馆销售。真正的原因是莫奈喜欢捕捉“形”,他更关注人的形体。

三问:这是一幅好看的画。但是在当时,这幅画是被人拒之门外的,那个年代,人们注重画作中对历史,宗教,冒险,名人等的表现,莫奈这幅画平淡无奇,就是普通的人,人们最常见的场景,所以这幅画在当时不被认可。

11--13岁的孩子

为什么画中只有一个女人带着阳伞?

如果再多几把伞,就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感,显得乱七八糟,作者在无意间创造了一种视觉节奏,一把阳伞让整个画面更和谐。画面中人物的形体和有着相同的几何结构。

印象派绘画中的花园。

莫奈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在花园的房子里居住,便于户外绘画,也无需舟车劳动,不妨碍他人。他还会根据自己想要的色彩种植花草,花园对于他,是一个工作场所,也是创作对象。

书中所选29副作品,每一幅作品作者都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有不一样的引导和讲解,让身为门外汉的家长可以直接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方式,直接使用别人给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慢慢熟练之后再有新的想法和创意。

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所在。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的儿童启蒙书,成年人可以先学习,再引导孩子。

孩子的艺术品位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保护,保护他们最纯洁的艺术感知能力, 作为艺术门外汉的朋友们,应该找到最专业的引导人,帮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踏上正确的艺术感知之路。《如何给孩子讲艺术》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本书中所选艺术品都是西方的画作,没有对博大精深的东方艺术解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