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晋代名医杨泉简介

145 2023-11-22 15:51 admin

晋代名医杨泉简介

杨泉,字德渊,西晋梁国(今河南商丘)人。他早年在战乱时期自梁入吴,所以他的活动地域主要在吴越(盯绝尘今江苏、浙江)一带。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以前,杨泉居于会稽。在吴时,他不愿做官,未曾出仕。入晋,会稽相朱则曾向晋武帝上书,称“杨泉清操自然,征聘终不移心”。晋朝廷“诏拜泉郎中”,不就。(见虞世南《北堂书钞》卷六十三引《晋录》)因而,《隋书·经籍志》称杨泉为“晋征士”、“晋处士”。杨泉终生不与门阀士族阶级合作,隐居山林。由于他常年隐居,不求闻达,所以史书上没有他的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家庭身世及生平事迹,已无从查考。

主要思想

1、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思想早在西周已经产生,杨泉进一步坚持了和发展了气一元论,这是与当时玄学家们所宣扬的“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贵无论”根本对立的。他曾十分藐视地说:“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无异春蛙秋蝉,聒耳而已。”(《物理论》)杨泉坚持气一元论,推进了当时与魏晋玄学相对立的唯物主义思潮。

2、声符认识

杨泉通过对形声字的分析,发现形声字的声符不但主声,也主义。他在《物理论》中说:“在金曰坚,在草曰紧,在人曰贤。”杨泉已经认识到从“臤”得声的“坚”、“紧”、“贤”在意义上的联系。杨泉对形声字声符作用的认识为后来科学系统地探讨同源词开拓了一条道路。

3、自然观

杨泉的以气为体的自然观,与王弼等以无为本的玄学与般若世界观相对立。杨泉肯定自然法则的客观性,又以其对农业、手工业等生产知识的广泛总结,丰富了朴素辩证法的天人关系学说。这比王充的自然命定论,在哲学思维上是个进步。他继桓谭、王充,坚持唯物主义的形神观,明确反对北方士族名士的清谈玄风,并贬斥整个玄学思潮。

4、宇宙观

关于宇宙天体结构的问题,从先秦到两汉时代形成了三种学说,即所谓“谈天三家”。一种是以《周髀算经》为代表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一种是以落下宏、张衡为代表的“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张衡浑天仪图注》)另一种是以郗萌为代表“宣夜说”,认为“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凯禅其行其止,皆需气焉。”(《晋书·天文志》)杨泉对这三种学说经过比较研究,认为“盖天说”和“浑天说”都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杨泉比较倾向于“宣夜说”。他曾说:“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也。”又说:“夫地有形而天无体,譬如灰焉,烟在上,灰在下也。”(《物理论》)杨泉认为,宇宙空间充满了“元气”,除了皓大的“元气”以外,就别无他物了。他用灰和烟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固体和气体即地和天两种物质形态的区别。这正是对“宣夜说”的哲学概括。

代表作品

杨泉一生著述颇丰。主要反映当时江南地区的新学风,推进了以道

西晋杨泉著作《物理论》

家传统自然科学为凭依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隋书·经籍三》著录:“梁有杨子《物理论》十六卷,杨子《太玄经》十四卷,并晋征士杨泉撰。”《隋书·经籍四》又著录:“晋处士《杨泉集》二卷,《录》一卷。”杨泉的著作在南北朝和隋、唐北宋时期,曾在国内广泛流传,但可惜的是,到了南宋时期,杨泉的著作大都散佚了。但因曾被各类书广为引述,得以部分保存,可略宏枯窥杨泉思想的大要。直到清代乾嘉时期,先是章逢之曾有杨泉《物理论》辑本,后来孙星衍又“重加校正,补所未备”,辑成一卷,刻入《平津馆丛书》。另外,马国翰辑有杨泉《太玄经》十余条,载入《玉函山房辑佚》;严可均也辑得杨泉赋六篇和文一篇,收入《全三国文》中。

历史名医图

中国古代4大名医都是谁 扁鹊,华佗,张仲景和李时珍。

1、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2、华佗猜信前(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 3、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4、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扩展资料:华佗的医学精神: 华佗生活的时代,是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坦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华佗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深谙身心交互为用。

华佗并不滥用药物。华佗重视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

但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华佗 百度百科--扁鹊 百度百科--张仲景 百度百科--李时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你了解几个? 扁鹊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 张仲景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一诗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 此中所说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 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

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

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 “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中国医籍考》)。

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

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

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古代十大名医是 针灸之祖———黄帝 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

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

脉学倡导者———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

《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 华佗又名敷,字穗清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

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 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

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 儿科之祖———钱乙 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

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

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李时珍 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

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

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医都是谁 1)扁鹊,春秋时期人。

其真实姓名 是秦越人,又号卢医。他善于运用四诊 法,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2)张仲景,东 *** ,名机。他的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 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创造性地确立了对 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 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3)华佗,三国时期人,字元化。华 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他不愿 做官,宁愿到处奔波,为人民解除疾苦。

4)皇甫谧,东 *** ,著有《针灸甲 乙经》等医书。 5)葛洪,两晋时人,字稚川,号抱 朴子。

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 要的贡献。 6)孙思邈,人们把他当做“神仙”, 尊称为“药王”。

7)钱乙,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 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 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8)朱震亨,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 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 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9)李时珍,明代人,他著有我国历 史上十分重要的医书《本草纲目》。 10)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有谁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仲景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一诗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 此中所说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

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

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中国医籍考》)。

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

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

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

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

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皇甫谧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

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对他的一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历代名医像赞》的一首诗来概括:“陷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

但这只说出了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面却被忽略了。

其实,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

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

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病等事,属于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是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篇;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

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切用的方书。

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今天所说的袖珍本),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

所以,受到历代群众的欢迎。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

中国古代史十大名医是谁 扁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仲景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一诗赞颂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 此中所说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

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

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中国医籍考》)。

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

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

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

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

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皇甫谧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

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对他的一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历代名医像赞》的一首诗来概括:“陷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

但这只说出了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面却被忽略了。

其实,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

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

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病等事,属于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是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篇;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

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切用的方书。

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今天所说的袖珍本),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

所以,受到历代群众的欢迎。葛洪的医学著作,。

中国古代有哪些名医,他们有什么典故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1、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2、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

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

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3、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

南北朝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

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

4、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魏晋医学家。

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著名医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纪》等。5、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

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

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他还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

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6、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7、钱乙:字仲阳。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著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另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八、朱震亨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

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

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9、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

中国古代有哪些名医 我国古代十大名医 针灸之祖———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

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

脉学倡导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

《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华佗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

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

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 儿科之祖———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

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

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

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

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