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人最不能避免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路遥的死因是家族遗传肝病造成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潜在疾病,但通过保养和及时发现治疗就能延年益寿。路遥知道自己有病,1987年夏天吐血,去医院检查为肝硬化,可他不管,甚至隐瞒。他不肯搁笔,坚持写完《平凡的世界》。他是个精神狂,键迹誉事业狂,文学狂。有篇文章说他,他对文学的痴迷到了不与人谈文学的地步。他没有时间和人废话,他把时间全都给了读书和写作。
简单来说,路遥先生(1949年――1992年)的死,有两大原因,一是他把写作视作自己的生命,长期伏案没日没夜的写作,积劳成疾后累死的。二是因为他的性格过于好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许多事情上都想出人头地,都想追求完美,并为之拼命奋斗,经常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超负荷运转着,最终酿成了悲剧。
先说第一个原因。
当年33岁的路遥在1982年发表完14余万字的中篇《人生》后,在读者中获得了很大反响,掌声和荣誉接踵而来,他很快跻身到全国著名作家行列,这对一位33岁的青年作家来说,是很大的荣耀。
但路遥不这么认为。在他的意识里,一位作家唯有拿出一部大格局、大气象的长篇,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一系列准备到位后,路遥开始了苦行僧般的写作。从1982年到1986年,四年时间,他每天写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有时,为了节省写作时间,他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天早晨带上几个馒头和几根大葱来到作协大院的办公室里,写作过程中饿了,就吃馒头和大葱,累了喝咖啡或者抽烟。
在《平凡的世界》即将杀青时,路遥的手指由于长期握笔,已经严重变形成鸡爪子的模样,掰都掰不直。当写完《平凡的州唯世界》最后一句话时,路遥如释负重,把圆珠笔扔出窗外,大喊一声后,继而痛哭流涕。四年的高强度写作,让他的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他需要释放压力。
正是在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路遥严重透支了自己的身体,为 健康 留下了极大隐患。
路遥性格好强,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太穷了,因为穷,别人经常嘲笑他、欺负他,因此,他在心理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比周围其他人做得更好。
在上学期间,路遥拼命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这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长大到谈婚论嫁时,路遥依然很好强,他就是要娶一个知青姑娘,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
在完成这些事时,路遥付出的代价要远远超出常人,承受的压力也远远大于常人,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重压后,他积劳成疾,早早离开了人世。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而在他去世前三个月,妻子扶着他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临死前他给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有人说,他妻子是因为受不了穷,所以执意要离婚。但路遥身边的好友说,他的妻子也不易,从大学时就帮助贫穷的路遥,好不容易工作了,以为两个人能一起承担家庭责任,但路遥日日夜夜的写作,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妻子一个人。
女儿路远念着父亲的好,一度责怪母亲不应该在路遥病重时离婚。在路遥去世后,不满意母亲不重视父亲的心血,对《平凡的人生》版权问题置之不理,她到处奔走,保护了父亲用生命完成的作品。
很多人无法理解,拿到国内最高文学奖的人,为什么会穷困至此?
一生无法摆脱的――穷 路遥1949年出生在陕北,父母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因为孩子众多,穷得吃不饱饭,父母就把路遥送给了大伯王玉德。
到了大伯家,路遥仍然过着贫穷的日子,就连几分钱的铅笔都买不起。大伯一家人不想让他继续上学,希望他能接班,做一个农民。
但路遥受够了这种穷,执意要上学,最终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同学的帮忙,1973年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路遥和林达相恋,很快结了婚。他的妻子林达几乎承包了他的生活费和学费,据他的伯母回忆,上学期间的被褥等都是林达为他准备的。
毕业后,路遥依然我行我素全身心写作,整个家庭的重担依然在林达身上。
路遥曾说: “我几十年在饥饿、失落、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
1981年夏,路遥住在招待所里写稿段下了他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人生》,这部小说一时间轰动了文坛,获得了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然而穷得叮当响的路遥连去北京领奖的路费都没有,是弟弟借了500元帮助了他。
马云说,在自己18岁时高考落榜,本想放弃高考去义乌打拼时,在火车站捡到一本路遥的《人生》,书中出身贫寒但坚韧不拔的主人公深深震撼并鼓舞了自己,他才决定回去复读,继续高考。成功之后的马云数次感慨:“因为路遥和他的书,我才看到希望,从此改变了一生!”
一生如果只读一本书,必须是《平凡的人生》 1985年,路遥开始了准备了3年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据说,在下笔前,他去了黄帝陵庙,双膝跪地,上了一炷香说:“老天爷怜悯我,让我把长篇写完,再倒下。
为了能写好孙少平这个人,他亲自到煤矿,和工人一起采矿背煤。
那时,他经常馍馍咸菜的对付,除了每天要抽一包10元的烟还有提神的咖啡,他对物质生活没有其他任何要求。
他的好友后期回忆说,其实他的钱主要是花在了抽烟和咖啡上,路遥说自己抽烟也是精神需求,不能戒。
《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写完,他的身体就已经垮了,就连呼吸好像都要用到全身的力气。弟弟劝他停止写作,先养身体,但他仍坚持要写作。1988年当《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写完,他的身体已经被透支殆尽。
路遥回忆道: “其实在最后阶段,我已经力不从心了,抄改稿子时,像个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地用笔在写。几乎不是用体力工作,而纯粹靠一种精神力量在苟延残喘。”
1991年,要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又发愁了,还是弟弟借来的钱让他上了火车,而拿到的5000元奖金在北京请客、买书也花得所剩无几。
路遥无奈又心疼,只说了一句:“日TM的文学!”
1992年8月,路遥因为剧烈肝疼,病倒在延安宾馆。
路遥对去看望他的人说:“我这十几年,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1995年11月17日,路遥病逝三周年纪念日,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母校延安大学文汇山上的"路遥墓园"。
写到最后 路遥去世后,路遥文学联谊会组织发起,拍摄了8集纪录片《路遥》,再现了他的生平经历,用《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命名讲述了他命运多舛的人生。
如果想要了解真实的路遥,厚夫的《路遥传》写得很中立,既没有过分神化,也没有丑化他的缺点。
毕竟英雄亦是凡人,凡人亦是英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路遥传》
2019年凤凰网《生前好友详述路遥生平与创作》
直接上干货绝对不废话。
路遥的死是由几个原因综合起来的:
第一:是累死的。
路遥无节制的写作,时间颠倒,过于劳累,进而导致身体体质下降,得了重病。
第二:是穷死的。
路遥在煤矿创作期间,经常因为挨饿,而且无规律,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第三:是被耽误病情了。
路遥刚感觉身体垮了之后,曾找到一位中医。
误诊了他的病情,结果吃了几十付药,越吃越重。虽然后来经名医诊治,但是也是大不如前了。
第四:是检查出了严重的病情,但是却放不下还未完成的写作。
再次劳累,又加重了病情,导致无力回天。
总结:很多人只是简单的说路遥是得遗传病死的。
其实如果总结下来,肝硬化腹水病如果保养得好,路遥完全可以不止只活42岁就去世的。
路遥的去世其实是自己对自己过于苛刻了,如果对自己放松一些,也许就会长寿。
当然如果这样也就不会有《平凡的世界》,也就不会成为我们怀念的路遥了。
路遥的死亡,身体是一部分,心理上也是一部分。我更倾向他死于殉道。
这和他的出身有关系,作为陕军的代表人物。很多人的理解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种人民的挣扎,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昂扬的奋斗精神。即便现在我们依然很穷。穷就容易燃烧,因为没有什么顾虑,也难免会有自轻之嫌。
身体的病,我以为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在于他对文学,对昂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尤其是对创作的那种燃烧感。类似的经历,在《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身上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感。
长篇小说的创作是极其耗费经历的,而且在无数次的采访中,都有二人的长篇小数结尾之后的桥段:
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路遥含着酸涩不已的热泪,狠狠的将笔扔到了窗外。
陈忠实,写完《白鹿原》之后是彻夜放着秦腔,弄得整个村子都以为出现了意外。
这是激情,也是情绪的释放。一种终于摆脱了困境的畅快感。
每次读到这样的桥段,我也是唏嘘不已。
大家都知道路遥是死于《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我不知道大家在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被抓住的窒息感,情绪是饱满的,但是事情是艰巨的,一旦放弃,就是满盘皆输,但是坚持,很可能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烈的。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可以说已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毕竟《人生》已经发表,也赢得了一些声望。如果单纯从物质的角度考虑,或许不应该这么拼命。
但是,路遥深刻的知道,对于文学创作来说,长篇小说才是最璀璨的那颗明珠。但是作为陕西作协主席的他来说,内心的责任感要求,以及身为一个文字工作者的宿命感要求他完成一部长篇小说。
为此他准备了很久,也是几易稿件。
对于创作这种事,我想应该是情绪先行,在很多时候,创作是把构想的世界描述出来,需要情绪的助燃,当医生希望路遥停止工作,安心养病,养好病治好再写作。我觉得内心他可能也有挣扎,歇了,这种饱满的创作状态再难找回来,和自己的使命、宿命、理想,这点病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拖着病身子,依然伏案疾书。最终疾病带走了他的生命。。。
陕西作家路遥是永远离我们而去了,许多文学爱好者都曾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痛惜。最早看到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有上中下三本,其中塑造的孙少平、田晓霞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路遥童年时卑微的农民身份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阴影,为了早日摆脱卑微,为了更多的荣誉和鲜花,使他在名利场上过早地透支了 健康 ,使他原本有家族遗传倾向的肝病迅速恶化,而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的早逝,是当时文坛的巨大损失!
在2000年2月4日的《常熟日报》双休特刊上,我曾写过一篇我最喜欢的作家路遥的文字,以纪念这位对我人生道路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伟大作家!
第一,家族遗传病,路遥家有家族遗传肝病,一家几个人先后因肝病去世,这在很多路遥研究文献里可以得到证实。
第二,过劳死,长期负重前行,用身体用生命在创作,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中可以证实,身体屡次红灯,依然笔耕不辍,似乎冥冥之中在追赶时间。
第三,生活极度不规律,恶化 健康 ,早晨从中午开始,黑白颠倒,吃饭睡觉完全没有保证,长期大体力高精神压力的写作,用身体和生命来写作。手纸翻书都能磨破,精神压力巨大。还有非常大的烟瘾,这也是路遥唯一奢侈的地方,一定要抽云南曲靖产的恭贺新禧,种种不良习惯恶化 健康 。家庭生活并不幸福,聚少离多,和爱人观念习惯冲突,心情长期郁郁寡欢。
第四,从没有人提到的一点:路遥残酷严格的生活观念,受导师柳青和自己生活经验的影响,认为生活应该排斥舒适斩断温柔,要身体力行的去写作,而不应该沉迷于过去的成就里。这一点很少有评论者点出,其实路遥的生活和写作的历程就像个苦行僧,残酷而真实,痛苦而悲壮的前行。就如他自己说的,一步一磕,迈向自己的圣地麦加。最终身体力行抢到了时间,完成了巨著,倒在了去文学殿堂朝圣的路上,终于也步了精神导师柳青的后尘,一切犹如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能不说路遥的潜意识对其短暂的生命有着非常不好的心理暗示引导作用。
欢迎补充探讨,必定一一回复
这个让我们钦佩的人,他不是穷死的,也不是在创作的过程中累死的,而被家族的遗传基因打败了。路遥于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在路遥过世后,好多人都认为他是写作太投入累死了,也有人发现他去世前还有一万多的欠款,1万多在当年算是巨款,觉得他是穷死的。
而在几年后,等他的几个兄弟中有两个兄弟都在和路遥年龄差不多大的时候,和路遥一样死于肝硬化腹水,人们才发现,路遥的死和遗传基因有直接关系。
不过他短暂的人生却过得轰轰烈烈,也值了!
1992年11月17日,时年42岁的路遥先生英年早逝,一代文学巨星陨落。
过早夺走路遥先生的因素很多,有以下4个情况。
家族遗传肝病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路遥的直接死因是肝硬化腹水。他的家族是有肝病遗传史的,路遥在家中排行老大,原名王卫国,身后还有四个弟弟――王卫军、王天乐、王天笑、王天云。1992年,路遥(王卫国)去世;1996年,王卫军去世;2007年,王天乐去世;2016年,王天笑去世,都是肝硬化腹水。路遥的母亲,他的其他所有弟弟妹妹也全部被肝病笼罩。这是个痛苦又无奈的事实。
过度劳累 《平凡的世界》的准备和创作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像的,这是路遥的真正的心血之作,甚至是拿生命换来的。路遥在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提到,仅仅为了了解这十年的背景,他找来了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计本,仅仅这些报纸就在房间里堆起了一座“山”。没日没夜的翻阅资料,“手指头被纸张靡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历经三年准备和三年创作,期间路遥的身体已经出现问题了,甚至一度极其虚弱,身心濒临崩溃。
《平凡的世界》不是三部全部完稿后发表的。完成第一部后,路遥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打击,很多向他约稿的刊物看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之后,都拒绝发表。幸好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编辑帮助出版了单行本。但是在随后的研讨会上,到场的专家绝大多数对《平凡的世界》给予哦全盘否定。正在着手写第二部的路遥陷入了迷茫和困惑,精神上的折磨几乎把他压垮。写完第二部后,几经辗转,在一个名气相对小的《黄河》刊物上。之后,路遥偶遇了他的另一个“贵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叶咏梅。叶咏梅非常看好《平凡的世界》,她决定将小说制作成广播剧,由著名播音艺术家李野墨播讲。与专家们对《平凡的世界》的质疑和否定相对比的是,受到了广大听众极大的欢迎。反过来又促进了图书的畅销。而此时,第三部还在草稿阶段,这也是中央广播电台第一次在小说还没写完的情况下就面向全国播送。为了不让广播剧因为写作时间而中断,路遥只能拖着病体超负荷写作。这个时候他的身体虚弱到随时可能中止。(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他在“冒死”写作)。终于在第二部播出完成前交上了第三部的草稿。叶咏梅和李野墨回忆:“我们播《平凡的世界》的时候特别有意思,第一部是成书,第二部是校样,第三部是手稿。这是我们有生以来头一回拿着手稿播长篇。”
生活无规律 这一点对于很多作家来说是“常态”,也是很多作家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尤其路遥在创作期间,尤其是后期,为了体验生活和写作环境的安静,独自一人在煤矿的一间冷屋子里写作。一旦进入状态,时间概念就消失了。路遥的创作随笔名字叫《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也是他的日常工作状态。路遥对于饮食没有过多要求,有时从食堂拿一个晚饭剩下的馒头就可以做夜宵。但是为了“提神”,他对于咖啡和香烟要求很苛刻,需要这些来支撑他的精力,这无疑是对本已虚弱的身体的极度透支。而以上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对于肝病又是一个很大的诱因和催化。
另外还有路遥的家庭负担很重,长期以来写作没有多少收益,还要补贴母亲和几个兄弟的家用,操心他们的工作。再有就是,路遥和妻子的感情不是很融洽,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提到了兄弟姐妹和女儿,唯独没有提到妻子。高强度的劳动下,没有家人的照顾和和睦的气氛,也是对身体不利的。
总之,路遥在有家族遗传病的情况下,依然以“殉道”和“自戕”的决绝和勇气用心血浇灌出《平凡的世界》,为无数奋斗者点燃了前进的“灯塔”,其广泛而深刻的 社会 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路遥先生的人生之路很短暂,仅仅四十二岁就溘然长逝。但他给我们留下的经典文学作品,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人生》、《平凡的世界》是他呕心沥血、殚精竭力为读者奉献的不朽之作。尤其是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从收集、整理资料到作品发表历时六年之多,为了创作他深入矿井体验生活,为了创作他身居陋室与老鼠为伴,为了创作他的生活早晨从中午开始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这一切导致了身体积劳成疾,延缓了治疗的最佳机会,以致过早走完了生命的里程。他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仰的优秀作家,他那种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