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维护管理主要为哪两类?
设备维护管理主要分为保养和维修。设备管理员或者使用者,对设备状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是应该保养还是应该维修。或者根据公司内部管理文件规定,按设备使用工时来确定保养或者维修。
设备保养主要是养护,紧松动器件或者加润滑油之类的维护。维修也是拆开设备,解决设备待住状态的工作。
二、浅谈如何做好设备日常管理?
【内容提要】设备管理的方式,历来众说份纭,但总的操作程序大致相同,现结合笔者从事多年设备管理的经验,谈一下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基本工作。
【关键词】管理 维护 维修 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正在发展的行业,没有一个定型的固定的管理方法,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笔者在此根据自身多年来设备管理的经验,谈谈设备管理的基本工作。
一、做好设备资料管理工作设备管理资料是设备一生最基本的记录文件,记录了一台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改造、更新、报废的全过程。
它包括设备说明书、图纸图册、技术标准、档案以及原始记录等。
它的记录和使用,对帮助设备管理人员更详细的综合评价管理费用,更准确地制订维护和维修工艺标准,以及备品备件的选购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设备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它获取设备的管理资料,另一方面,要对它进行不断完善和完整。
完整是指对新的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维修情况及时作详细记录,以备后查。
而完善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设备在一生的运行过程中,随着磨损的加剧,原有性能和精度会发生变化,即开始老化。
老化之后的设备,原有部位故障发生性质和发生率会发生变化,那么原点检和润滑标准也应该随之改变。
作为设备管理人员应该不怕麻烦,结合自己日常管理经验,细心重新修订。
第二、由于各设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同,经验不同,或者业务能力和经验得到了提高,可能会对现有标准产生不满意,那么无论是从节能降耗,或是安全使用等方面,都应该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及时重新修订。
二、加强设备日常维护1、正确制订维护标准并严格执行维护标准主要有两种:点检标准和润滑标准,这两项标准的正确制订,对设备的高效使用产生直接影响。
①、点检:点检就是通过对设备运转部件作正确详细分析后,制订标准(如温度、压力、振动、声音、腐蚀、泄露等),然后采用各种手段,例如听、看、摸、嗅等,对这些部位按测定标准定人定时进行运转正常性判定。
重点部位需采用高精度仪器,如振动测试仪、磁粉探伤仪等,这是发现设备事故并将其消除于萌芽状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设备管理部门应不惜重金,培训点检人员,配备高精仪器。
②、润滑标准:绝大多数设备故障是因润滑不良而加重设备磨损造成的,应重视润滑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工作。
制作这些标准时,应该从运转部位速度、间隙参数、受力情况、温升以及设备工作环境、性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免在实际润滑过程中,形不成油膜或油太多,起不到润滑作用并造成污染和人力物力浪费。
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企业和时期都有不同的点检润滑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因地、因时、因经验制订,不可盲从。
标准制订结束后,应会同生产人员、维修人员会审后,再投入生产使用并严格监督执行情况,定时检查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程操作,切不可马虎从事。
2、全员参与管理:在不少企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与生产操作人员无关。
其实生产操作人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他们虽然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不如维修人员清楚,但他们对设备的使用性能比维修人员要熟悉得多,加之他们常年累月就在设备跟前,因此,异常事故发生前,往往是他们先发觉,并且得以避免。
但正因为他们不是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所能发现的,也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对于比较隐蔽的,就难以及时发理,这就要由设备管理人员制订标准,交由他们负责。
详细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严格监督执行。
生产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共同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随时监督。
三、维修设备从试车生产开始,至报废为止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磨合期,正常使用期,性能衰退期。
其使用寿命是由无形磨损程度、维护保养质量决定的。
1、提高人员素质:第一、采用自学、进修、授课等方式,综合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大家懂科学管理,用科学管理。
第二、多渠道、多层次提高维修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2、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时间及内容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振动、腐蚀等,原有精度会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应适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
前期应作好准备工作,包括修前检查(目的是掌握设备具体现状,充分做好修理的有关备件、工具等工作)、备件准备、网络制定、标准制定、财务预算等,确保以最短工期和最少资金完成检修任务。
3、设备绝不能带病作业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修,绝不能带病作业,对于重要部位,应制订严格维修标准,对维修人员给以指导和正确约束。
4、维修质量检查:设备维修结束后,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应一起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
项目包括结构检查和精度检查。
结构检查即检修修后设备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等。
精度检查即检查修后设备是否保持原有精度和性能。
精度检查是一项细致和重要的工作,经验表明,如果精度达不到,维修部位很快会发生同样故障,因此一定要耐心进行这项工作。
四、备品备件管理:现在各企业普遍采用ABC管理法,价值高、制造同期长的划归A类;价值中等、使用频率中等、不重要的划归B类,如小型轴承、线圈、小型电机等:其他的如一些螺栓、密封图等可划入C类。
设备管理人员员首先要对备件库存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对其使用情况记录的分析,掌握其使用寿命,结合市场销售情况和制作周期,适时提供采购计划给供应部门。
其次,备件到库后,要组织有经验的测量和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即使上面贴有“合格品”字样也不能放过,除非确认合格,否则,立即返回供应部门,换下来的零部件能修复的尽快修复,不能抱着“先放着以后再修复”的态度,因为时间一长,容易忘掉,造成浪费;再者零件生锈后,会给修复造成困难。
五、因人而宜的安排设备维护和维修:因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技术力量、经验参差不齐,在设备的维护维修过程中应因人而宜,也可以采用ABC分类法,视设备重要和复杂程度,与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一一对应承包。
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耐心的工作,既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组织能力,更需要具备高的思想政治水平,真正树立“以厂为家”的观念,如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设备,关心设备。
参考文献:《绿色设备管理与维修》 何 庆《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 李新和
三、设备维护管理主要包括哪些?
钢铁企业设备维护管理包括:
(1)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首先,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明确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并持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对员工进行岗位教育、岗前教育、岗后总结,使员工自觉形成安全意识。只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备才能正常运行和使用。这样才可以防止因操作不合理而引发设备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其次,还需对设备做好持续动态管理。不管是在设备的使用前或使用后,都需对设备做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并对设备状态、潜在隐患、故障原因、备件更换进行记录管理,才可以对设备实现全面有效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设备具体数据。最后,需进行视情维护。就是结合设备具体运行状况,在保证能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来对设备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结合日常维护台账对潜在故障实施逐一排查,并与计划维修、定修有效融合,从而更高效的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备品备件消耗,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2)对设备维护管理进行合理评价。由于设备是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企业一定要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状态检测与评估,确认设备是否功能完好。
设备维护管理的好坏通常可从设备完好率、设备使用率、设备创造产值率这三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设备完好率作为关键指标,通过各项性能检测指标,可以直接检验出设备的好坏程度,可按完好、基本完好、一般完好、损坏进行分级管理。
第二,设备使用率,通过实际投运时间与计划投运时间进行比较计算,可以直接反映设备在生产运行中实际使用效能情况。第三,通过工序成本计算法,计算设备年创造产值,去除设备年维修费,通过设备所创造出的净产值来进行评价。
(3)加强运行管理与管理创新。
钢铁企业中的设备运行管理基本可以分为三步来进行,
第一,安装管理。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成功与否是决定设备运行好坏的基础,设备安装一定要以满足生产需求为先决条件。
第二,日常维修管理。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所有零部件都会产生磨损和损耗,都会对设备运行造成影响。因此,通过建立设备点检定修制度并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完善,明确各点检岗位权责,对设备进行定点定期检修,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分析处置。建立健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从设备投入到报废建立长期持续管理,为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提供保障。
第三,润滑管理。冶金机械设备大多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机械部件较易因润滑度不够而产生磨损和摩擦现象。在日常管理中,要对润滑材料、润滑油品类加强监督和管控,按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给油量。同时结合相应制度来对润滑位置实施润滑检查操作,由此确保润滑后的设备能够正常高效运行。
四、生产设备管理是做什么的?
生产设备管理是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安装等工作。
五、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的区别?
1、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它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而设备维修只是设备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是确保技术装备性能持续完好所执行的一个过程。
2、没有执行设备管理的企业,通过设备维修这一过程,设备是能够运行;但若没有科学的设备管理,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好的作用。而设备管理也是从设备维修这一过程运用了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中而发展得来的结果,是设备维修的基础和实施科学性的保障,管理也是生产力。
3、没有设备维修,也就没有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依存于设备维修,只有通过设备维修才能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设备管理:管;首先要管,从操作人员,到现场管理,好的设备是维护出来的。现场人员配合才中搞好设备的关键,所以有了TPM,理;设备维修,分为可预防性维修各事后维修。
六、对设备维修的认识和理解?
设备维修是设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单一的事后维修已经不能满足工矿企业生产需求,如何做好预防维修和预知维修是设备维修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其技术规范,认真做好设备管理维修工作,并且要让一线员工参与进来,实现专业管理和现场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一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1、清洁 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
2、整齐 工具、附件、工件(产品) 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3、润滑良好 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 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
4、安全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润滑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要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设备定期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同时还可借助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对某些机械设备还应进行精度检查,以确定设备实际精度的优劣程度。
二 精、大、稀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
1、四定工作
(1) 定使用人员。按定人定机制度,精、大、稀设备操作工人应选择本工种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并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2) 定检修人员。对于精、大、稀设备,要组织精、大、稀设备专业维修人员,专门负责对精、大、稀设备的检查、精度调整、维护、修理;
(3) 定操作规程。精、大、稀设备应分机型逐台编制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4) 定备品配件。根据各种精、大、稀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及备件来源情况,确定储备定额,并优先解决。
2、精密设备使用维护要求
(1) 必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安装设备;
(2) 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恒温、恒湿、防震、防尘)机电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精度性能:
(3) 设备在日常维护保养中,不许拆卸零部件,发现异常立即停车,不允许带病运转;
(4) 严格执行设备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规范,只允许设计规范要求值内操作;
(5) 非工作时间应做好日常保养,长时间停歇,应定期进行擦拭,润滑、空运转;
(6) 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用柜架搁置,保持清洁,防止研伤,不得外借。
三 设备的区域维护
设备的区域维护又称维修工包机制。维修工人承担一定生产区域内的设备维修工作,与生产操作工人共同做好日常维护、巡回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管区内的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生产服务、调动维修工人积极性和使生产工人主动关心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一种好形式。
设备专业维护主要组织形式是区域维护组。区域维护组全面负责生产区域的设备维护保养和应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务是:
1、负责本区域内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确保完成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
2、认真执行设备点检和巡回检查制,指导和督促操作工按操作规程工作;
3、作好设备状况普查、精度检查、调整、治漏,开展故障分析和状态监测等工作。
这种设备维护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在完成应急修理时有高度机动性,从而可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最短,而且值班钳工在无人召请时,可以完成各项预防作业和参与计划修理。
设备维护区域划分应考虑生产设备分布、设备状况、技术复杂程度、生产需要和修理钳工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将车间设备划分成若干区域,也可以按设备类型划分区域维护组。区域维护组要编制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计划,并规定出每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时间。为了使这些工作不影响生产,设备的计划检查要安排在工厂的停车检修期间进行。
四 建立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档案
1、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职人员要对重点设备进行重点巡检,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2、设备运行状况的反馈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资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专职巡检工除完成承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并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向上级传递。上级部门要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帐之外,还应及时输入电脑,以备日后综合管理。
3、动态资料的应用
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由上级领导确定解决方案。
4、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
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5、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各部、组、班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专案,提出改进方案;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 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作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
五、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首先要明确设备的故障,做好故障定性分析,其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率识别清楚,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故障重复发生,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
1、以定期维修为主要形式的预防性维修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取决于其可靠性,故认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多、修理周期越短、机械设备越可靠,这就是我们沿用多年的以定期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法。即不论每个具体维修对象的技术状况、使用环境如何,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或行驶里程进行强制性维修(与针对性的维修。定期维修的这种方法对于早期机械设备及零件的维修比较合适。
以前的定期维修制增加了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及停机时间,其结果是做了很多无效维修,却不能及时排除随机故障和早期故障。对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定期维修对许多故障的控制并不起作用,所进行的分解检查不能提供尚可使用的零件在何时会可能出现故障的真实情况,过多的拆修反而易产生人为故障、增加维修消耗、降低维修效率。
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法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现代维修理论的核心。维修对象的研制、设计、制造、使用都是与维修有关的环节,各个环节都围绕着可靠性这个中心进行工作,因此维修对象的可靠性在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也是对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人们对维修的认识由原来的工作―磨损―故障―危及安全演变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机械设备故障率,以保持恢复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
通过对机械设备各环节中可靠性诸因素的分析,科学地确定维修工作项目,优选维修方式,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只做必须做的维修工作,既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恢复,又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 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修保养、设备监测和设备修理,对设备认真细致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可防止设备零部件非常损损坏,延长修理间隔期,减少维修费用,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维修费,一是设备失...
七、管理和维护的区别?
管理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的科学管理,即实行从设备的规划工作起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维护是以预防为目的,通过清洗、清洁、检查、调整、紧固、防腐、更换、修正等手段,对具体设备进行的具体实施行为,即在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实施的管理和使用行为。
八、什么是设备维护保养?为什么要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通过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可以有效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设备损耗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1)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
设备管理是租赁经营的基础,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工程机械设备是工程机械租赁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机械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主宴靠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来保持.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正确地操作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科学地修理改造,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保证生产连续、稳定地运行。反之,如果忽视设备管理,放松维护、检查、修理、改造,导致设备技术状态严重劣化、带病运转,必然故障濒繁,难以确保按时完成施工计划。对施工企业(承租方)来说,除了设备的租赁价格,他们也开始关心服务的质量和管理。租赁企业要通过完善的设备管理措施保证出租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不影响施工,才能令用户满意。服务固然重要,但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更是用户所期望的。
2)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设备管理是租赁企业和机械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任务、保证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前提。设备管理既影响施工工程的产量和质量,又影响企业的投入(维修、燃料消耗等),因而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设备管理是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是不III很好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一旦违约,给企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往往失去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设备管理要保证施工机械使用。III和运转可靠性。施工中的工程机械一旦发生故障停机,造成生产中断,就会不同程度地造成经济损失、延误工期,有时经济损失巨大。如公路施工中摊铺机出现故障,中断工作,就会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施工成本增加;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施工设备出现故障停止浇注,就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并造成经济损失。
3)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设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是导致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安全生产、净化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租赁企业必须重视设备管理,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前提。现代机械设备许多都是在高转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工作,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导致严重后果。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4)设备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创造新成果。这些都要求加强设备管理,推动生产装备的技术进步,以先进的施工设备和良好的设备状态来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由此可知,设备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租赁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而且关系着企业长远发展和成败兴衰。租赁企业领导人必须摆正现代设备及其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善于通过不断改善人员素质和设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为企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