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卖行业新规
法律分析:外卖行业新规:网络餐饮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要合理设定对外卖送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制定调整考核、奖惩等涉及外卖送餐员切身利益的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提前公示,充分听取外卖送餐员、工会等方面的意见。优化算法规则,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要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网络餐饮平台要发挥数据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订单分派机制,优化外卖送餐员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强度。
法律依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 第三条 优化平台派单机制,切实保障劳动安全。网络餐饮平台要发挥数据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订单分派机制,优化外卖送餐员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强度。科学确定订单饱和度,向外卖送餐员分派并发单量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合理管控在线工作时长,对于连续送单超过4小时的,系统发出疲劳提示,20分钟内不再派单。加强日常交通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引导督促外卖送餐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骑行环节全程佩戴安全头盔,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配送车辆,保障劳动安全。
二、我国外卖送餐员规模已达770万,为何他们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
我们经常在外面的马路上看到行车匆匆的外卖送餐员,他们有的穿着黄色的衣服,有的穿着蓝色的衣服,然后跑向千家万户,为每个家庭送去食物和水。而现在我们国家的外卖员数量已经有700多万了,这个数目还是非常多的,这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送外卖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以说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来保证这些外卖员的权益。但是这些外卖员他们的基础权益很容易被侵犯,我个人觉得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外卖平台刚刚兴起。
其实虽然我们感觉每天都在使用外卖平台,但是外卖平台其实也刚刚兴起不到几年。之前的很多外卖送餐员他们都是临时兼职的,很少有人会做全职的外卖送餐员,但是现在全职的外卖送餐员越来越多。而之所以会越来越多,也是因为外卖平台他们也在慢慢的去研究如何让平台运行更加稳定,所以说他们希望能够跟外卖员签订一系列的合同,来保证他们为平台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因为这些平台他们也都是刚刚做大,给他们制定的政策有很多都不完善。这也导致了外卖送餐员他们的权益有可能没有被很好的保护。
第2点是因为外卖售餐员他们自身的局限性。
外卖送餐员他们一般的要求就是要认识字,会使用智能手机,会骑电动车,这个要求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有很多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去做外卖员。而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他们一般对于合同和法律都不太敏感,所以如果平台在某些方面压榨他们的话,他们可能也不会很快的察觉到他们被压榨了。
第3点就是因为顾客的原因
因为外卖平台大家都能用,所以有的时候外卖送餐员他们也会遇到一些难缠的顾客,而遇到这些难缠的顾客的话只要这些外卖送餐员出现了一点的失误,他们就会抓住这个失误不放,然后在外卖平台上给这些送餐员差评,而一个差评可能会让一个送餐员一天都没有办法工作。这也是让很多外卖员都苦恼的一件事情。
因为这处于一个打工的状态,而且外卖员也是为了一个平台在服务,所以基本权益并不是非常完善的。
一定要出具相关的政策,这样才可以保证合法的权益,必须要严格的管理平台,杜绝平台的压榨行为。
因为这个行业是新兴行业,很多后续的保障没有完善,就存在了一些问题,所以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美团商家配送延迟率怎么算?
关于外卖骑手权益的话题此前曾引发现象级讨论。随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美团外卖日前首次公开了骑手配送时间计算规则以及预估送达时间的算法逻辑。推出的多项“算法取中”改进举措能否切实维护骑手权益,同时改善用户体验呢?从试点反馈看效果又如何?
四种算法综合评估
推出多项“算法取中”改进举措
美团外卖骑手服务部工作人员李乔威介绍说,在美团,算法测算出的“预估到达时间”就是算法选定的那个最长时间。比如骑手小王本单的“模型预估时间”为45分钟,“三层保护时间”分别为40分钟、50分钟和42分钟,则他的最终预估到达时间为50分钟。
李乔威介绍说,“预估到达时间”并不是完美的,为此,美团外卖在部分城市试点将订单的预计送达时间由原先的“时间点”变更为弹性的“时间段”。
美团外卖决定将针对“出餐慢”和“交付难”的重点场景进行“补时”。例如历史数据识别出长期出餐较慢的商家,相应骑手自动获得配送延时;一些小区管理严格不让电动车进入,或者个别用户预留地址错误等,相关订单也会自动延时,以便为骑手预留出足够的交付时间。
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
多部门提出要求
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约货车司机……这些身影穿梭于城市道路中,被誉为城市的“毛细血管”,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其中大量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更好地去保障呢?
根据多部门披露的数据,当前我国外卖送餐员的规模已达770万。针对近几年外卖送餐员遭遇意外事故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拟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游钧:初步考虑要明确这些平台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它是一个社会保险的定位,也就是它是由政府来主导的。先从社会各界关注度较高,职业伤害风险较大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这些行业入手,选择部分工作基础较好的一些省市试点。
去年,一篇反映外卖骑手生存状态的报道揭示了外卖骑手面临的困境:由于规定的配送时间越来越短,外卖骑手越来越难,不得不超速、闯红灯、逆行,遭遇交通事故的数量急剧上升。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从保障外卖送餐员劳动收入、劳动安全等方面提出全方位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司长庞锦:平台应当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不得通过算法等手段侵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发挥平台的技术优势,优化外卖送餐员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强度,科学确定订单饱和度,合理确定工作时长,切实保障劳动安全。
此外,近年来我国网约车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许可的网约车驾驶员已超过351万人,但个别网约车平台在获得市场优势地位之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等经营策略,设置过高的抽成比例,侵害驾驶员的劳动报酬、休息等劳动权益。
近日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就督促企业制定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抽成比例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李华强: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规范自主定价行为,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加强与驾驶员之间的沟通协商,设定抽成比例的上限,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