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啥?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保健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支持和工作待遇等因素,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效率。另外,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的有效运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员工快乐地参与工作,从而达到工作生产力和员工幸福感同时提高的目的。
三、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
工作富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是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保健因素是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
四、简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结论?
双因素理论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
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
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在于:“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这一论断,因此如何认定与分析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因材施政”这才是关键。
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运用于管理,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质的分析与划分,明确或创造出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其次,再进行量的分析与划分,既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从而最终由此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五、什么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
2、我们一般认为 “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是两个极端,但和赫茨伯格提出“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在“满意”和“不满意”之间有了增加了两个过渡的状态。赫茨伯格用这四个状态区分出了工作场所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是与工作外部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只能带来让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或“没有不满意”,并不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而只有与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才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即工作本身才是让员工“满意”或“没有满意”的因素。
六、何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谈谈其重要性?
什么叫双因素?第一个叫做保健因素,第二个叫做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也叫做
Hygiene Factor ,激励因素叫
Motivational Factor 。什么叫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它的简单含义就是这种因素无论你做的多么好,其实不会让别人产生满意,但是你一旦没做好他就产生不满意了。所以保健因素是让他没有不满意的那种因素。那相反,激励因素就是你不给没什么,但你一旦给了就会让他产生很大的满意,所以激励因素是让他产生满意的那种因素。
重要性: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赫茨伯格及其同事以后又对各种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工业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他们发现,由于调查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各种因素的归属有些差别,但总的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保健因素基本都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的。但是,赫茨伯格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
七、赫茨伯格和科尔伯格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八、赫兹伯格国籍?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23年-2000),国籍美国。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曾任美国凯斯大学心理系主任。
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曾任美国凯斯大学心理系主任。
赫茨伯格在管理学界的巨大声望,是因为他提出了著名的“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
九、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现代管理的指导意义?
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s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0年代末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但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借鉴这种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充分注意保健因素,使员工不致于产生不满情绪;更要注意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努力工作。如果只顾及保健因素,仅仅满足员工暂时没有什么意见,是很难创造出一流工作成绩的。
十、赫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发展?
赫茨伯格把多种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赫茨伯格认为,具备保健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维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但不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
观点
他认为,激励因素的存在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相互对应关系,马斯洛提出的高层次需要即赫茨伯格所谓的激励因素,而马斯洛列举的为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次需要则相当于保健因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