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管理的最小测量单位是怎么求的?
最小测量单位,就是0.001mm;上下限值肯定是要包含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规范要求,可以选取7.8~8;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质量波动情况时,如果出现孤岛型分布,说明少量材料不合理,或短时间内工人操作不熟练造成。
二、工程测量与质量管理面试考什么?
一是专业知识。
二是问题处理能力等。
三、质量管理体系中,监视测量应包括哪些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监视和测量基本上有这样五个层次:
工序间的监视和测量,主要是保证工序稳定,工序各参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用稳定的工序来保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对产品(包括采购产品、工序产品和最终产品)按照策划的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以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保证各过程对生产的保证作用有效,高效。
内审,主要是对体系的符合性,持续性的监视和测量,通过内审,发现体系与标准、企业实际的差别并及时纠正。
管理评审,主要是对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评价体系是不是能有效运行,能不能达到企业所设想的目标。
这五个层次是相互相成的,构成了管理体系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全过程。
四、质量管理中,计算上下限的最小测量单位是什么?
你这个应该是做直方图时候计算用的,最小测量单位就是指你所测量数据单位的最小精度,例如某一个数据为1.43mm,最小测量单位就是0.01mm。
那么第一组的下限值:Xmin-1/2×最小测量单位=Xmin-1/2×0.01。
五、质量管理的方法?
质量管理: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
方法:
1. 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2. 分层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3. 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4. 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5. 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6. 控制图;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7. 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六、质量管理的含义?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朱兰对质量管理的基本定义:质量就是适用性的管理,市场化的管理。 费根堡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七、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定义: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
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
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扩展资料:
一、企业管理
1、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活动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销售服务后的质量信息反馈为止,企业内形成一个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的职责和方法的管理体系,称为质量保证体系,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发展。
建立这种体系的目的在于确保用户对质量的要求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产品本身性能的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和外观式样等。
“质量保证”一词在GB/T19000-2008/ISO9000:2005已经定义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其定义为:“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因此,质量保证的活动,更应该是以3.5.3可信性为核心。可信性的定义为:“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
2、质量控制
为保证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出厂质量达到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作业技术检查和有关活动,是质量保证的基础。美国J.M.朱兰认为,质量控制是将测量的实际质量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
这个调节管理过程由以下一系列步骤组成:选择控制对象;选择计量单位;确定评定标准;创造一种能用度量单位来测量质量特性的仪器仪表;进行实际的测量;分析并说明实际与标准差异的原因;根据这种差异作出改进的决定并加以落实。
二、质量改善意义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
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曾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只有10%~15%来自工人,而85%~90%是企业内部在管理上有问题。
由此可见,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加工这一环节,也不只是局限于加工产品的工人,而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类人员。
八、噪声测量的测量?
噪声测量 包括两个内容:对噪声统计特性的测量和利用噪声作为测试信号的测量。
噪声作为测试信号的测量是用噪声作为测试信号可实现系统的广谱和动态测量。
一般采用高斯白噪声作为测试信号,其概率密度函数是高斯型的(服从正态分布),其功率密度谱是平直的(在远宽于所研究的频带内)。
例如在多路载波复用系统中,进行噪声负载测试,以估计出系统内由交调失真和因其它信道中通活而引起的寄生背景噪声。
通过在系统中加白噪声来模拟所有信道中的实际通活,并通过一个带阻滤波器使被测信道保持在空闲状态。
然后,在接收端用一个带通滤波器来测量空闲信道的背景噪声,以模拟系统的实际工作状态。
九、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架构的区别?
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产品质量目标的技术要求,工作措施等一系列自成管理的规则,管理架构是分层次的管理责任的落实。
十、请问测量工、测量员、测量技师、测量工程师,有什么区别吗?
测量工--干测量的工人
测量员--干测量的技术员
测量技师--从技工学校毕业的一般凭师
测量工程师--从事测量工作的工程师
在单位测量员较测量工待遇高,工程师较技师也是在技术津贴方便待遇较高.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